当前位置:百家健康

心肌炎是什么原因导致的?严重吗?需要怎么治疗?

心肌炎是什么原因导致的?严重吗?需要怎么治疗?

邻居小李今年35岁,在当地的一个橡胶厂工作,前几天找到我说,他自己最近一周来感觉老是胸闷、乏力,特别是在劳累或者熬夜的时候更明显。到社区门诊做了个心电图,报告单上显示ST-T异常,问我这是怎么回事?要怎么治疗?

仔细询问了一下病情。原来他所在的单位最近比较忙,老是需要熬夜加班。约十三天天之前,小李曾经患过感冒,感冒症状消失之后,他总是有胸闷、气短、容易疲劳这些表现。分析了一下他的病史过程,我判断他基本上就是病毒性感冒引发的心肌炎。建议他去当地医院化验心肌酶,化验结果支持心肌炎的诊断,而且心肌酶还非常的高,属于比较严重的情况了。

建议他立即请假休息治疗。那么,为什么会引起心肌炎?如何正确的诊断心肌炎?得了心肌炎之后如何治疗?下面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这个病。

心肌炎是指心肌细胞及其组织间隙局限性或弥漫性炎症。其病因有感染性(病毒、细菌、螺旋体、立克次体、寄生虫等)、过敏性或变态反应性、理化因素等。

急性心肌炎患者心肌细胞发生弥漫性炎性湿润,心肌细胞变性溶解和坏死,并可累及起搏及传导系统,引起 QRS 波群低电压、异常Q 波、ST -T改变、心脏传导障碍和各种心律失常。

一、心电图特征

1.ST -T改变

多数表现为 ST 段普遍性降低,T 波低平、双相倒置。当合并心外膜下心肌损害或心包类时ST段开高,甚至与T波融合成单向曲线。

2.QT 间期延长(心肌复极延长所致)。

3.QRS 波群改变

QRS波群切迹、顿挫、时间延长及低电压,偶因心肌坏死形成异常的Q波。

4.心律失常

常见为过早搏动、窦性心动过速、阵发性心动过速,偶有心房扑动、心房颤动出现。

5.传导阻滞

以窦房传导阻滞、一度房室传导阻滞、左右束支传导阻滞最为常见,病情严重者可出现二度或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二、诊断

1995 年全国心肌炎心肌病专题座谈会提出,成人急性病毒性心肌炎诊断标准为:急性上呼吸道、肠道病毒感染后 1~3 周内或于疾病同时新出现各种心律失常和(或)以下心电图异常,在未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前出现。

1.房室阻滞、窦房阻滞或束支阻滞。

2. 两个以上导联出现 ST 段水平型或下斜型下移 >0.05mV,或多个导联 ST 段异常抬

高或有异常Q波。

3.多形、成对室性过早撼动,自主性房性或交界性心动过速、持续性或非持续性心动

过速,心房、心室扑动或颤动。

4.以R波为主两个以上导联的T波倒置、平坦或降低(小于R波的1/10)。

5.频发房性过早搏动或室性过早搏动。

具有第1-3 项任何一项即可诊断,具有第4 或5 项无明显病毒感染史者要补充下列

指标:①左心室收缩功能减弱;②病程早期有心肌酶增高.

三、鉴别诊断

(一)β受体亢进综合征

一些心脏神经官能症患者,可出现 ST -T 段下移和T波低平或倒置,这类病人缺乏任何器质性心脏病的证据,服用心得安20mg 1~2 片后 ST -T改变可恢复正常。

(二)心肌梗死

重症心肌炎可出现异常Q波和ST段抬高,类似心肌梗死,根据病史结合其他检查项目不难鉴别。

(三)慢性心肌缺血

多次心电图可有动态变化,鉴别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资料。

四、临床意义

心肌炎常见病因为病毒感染、风湿热、白喉、猩红热及药物中毒等所致。按临床表现

分为无症状型、心律失常型、心力衰竭型、心肌坏死型、心脏增大型及猝死型。

按病情轻重及起病的缓急分为暴发型、重型、中型、轻型。病情较重者,心电图改变明显。部分轻型心肌炎,病变未影响到心脏的除复极过程及心脏的传导系统时,心电图可正常或大致正常。可见心电图对诊断心肌炎有其局限性,即使是在心电图上出现明显的改变,但这些变化并非特异性,应与其他伴有 ST -T 改变的疾病相鉴别。

五、治疗原则

得了心肌炎之后,一定要强调休息的重要性。充分的休息和充足的营养补充可以加快心肌炎的恢复。相反,如果得了心肌炎之后继续熬夜劳累,会使已经生病的心脏负担极端的加重,很多人因此而发生了心衰,这就是一种很严重的情况了。所以得了心肌炎之后一定要好好地休息,常用的治疗原则有:

1.保持正常休息,必要时使用镇静剂,心衰时低盐饮食。

2.防治心律失常和心功能不全。

3.有栓塞史者作抗凝治疗。

4.有多量胸腔积液者,作胸腔穿刺抽液。

5.严重患者可考虑人工心脏辅助装置或心脏移植,可以行心脏再同步治疗。

6.对症、支持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