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百家健康

发病率、死亡率居首位的它,如何早期识别?如何防范?

发病率、死亡率居首位的它,如何早期识别?如何防范?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组织发布的《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8》显示,我国心血管疾病发病率逐年升高,目前患病人数为2.9亿,2016年心血管病死亡率仍居首位,高于肿瘤及其他疾病。农村心血管病死亡占全部死因的比率为45.50%,城市心血管死亡占全部死因的比率为43.16%。心血管疾病也是世界范围内的头号健康杀手,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下这些高危心血管疾病,如何早期识别、如何预防!

1、心血管病中发病率最高、死亡率最高的两大疾病

1)冠心病:死亡率上升趋势明显

根据《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2017)》显示,2016年中国城市和农村居民冠心病死亡率继续保持2012年以来的上升趋势。2002—2016年急性心肌梗死死亡率总体仍呈现快速上升趋势。导致冠心病猝死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① 供给心脏血液的冠状动脉主支突发通常由血栓造成的堵塞,致心肌大面积急性缺血和坏死。

② 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肌所需的氧及营养物质供应不足,导致心肌破裂。

③ 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痉挛,致心脏电生理紊乱,引起严重心律失常(如心室颤动),导致心脏停搏。

2)心律失常致残、猝死率极高

据统计,中国房颤患者约1000万,房颤患者的中风风险比正常人高5倍。每年约5-10%的房颤患者会发生脑卒中,其中一半以上的病人会致死致残,出现半身不遂、视觉或言语障碍、以及吞咽困难和其他一系列并发症,给病人和家庭造成极大的负担。

恶性心律失常如室速室颤可导致心脏性猝死。心室跳动突然紊乱,导致其不能有效地射血,进而打断脑供血。如果救助不及时,人马上就会不行了。最新的数据显示,中国每年心脏性猝死发病人数超过54万,相当于每天约有1500人因此离世。而心脏性猝死的院外急救成功率只有1%。

2. 心脏疾病发作如何实施自救+等待救援?

心脏疾病发作时,立即拨打120在家等待救援。以下方式可自救:

1、平躺休息,保持空气流通,放松心情,避免紧张;

2、测量血压,心率;

3、保持电话畅通,确保120可随时沟通。

如果是冠心病患者,可以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片1片,若症状不缓解,10-15分钟后再次含服1片。但注意:血压低的患者不宜含服硝酸甘油!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后2小时是黄金时间,随着时间推移,心肌坏死的面积将进一步扩大,最终心衰,休克甚至死亡,急性心梗发作2小时出现小范围心肌缺血、心肌坏死,6小时约50%心肌缺血、心肌坏死,12小时几乎百分之百心肌坏死,超过12小时时心肌就会衰弱,产生休克甚至死亡,一分一秒都是抢救的关键。

3. 心脏病猝死频发,生活中如何防患于未然?

心血管疾病发病率高,而且发病很急,很多人工作或是生活中,突然发作心脏病,还来不及治疗就离世了,绝大多数是因为恶性心律失常所致。对于很多高危人群来说,如何实时监测心脏健康状况,并做到提前预警非常重要。

心脏病猝死频发,心血管高危人群需要更多的关注自身健康,监测自己的心律和血压情况。

4. 纠正危险因素,防治心血管疾病势在必行!

平常也要注意自己是否具有心脏疾病的危险因素:吸烟、酗酒,超重和肥胖,缺乏体力运动,熬夜、失眠,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长期精神紧张等。

对于以上高危人群,应该纠正这些危险因素。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一定要戒烟,在饮酒方面也要进行限制,对于“三高”人群,一定要积极进行治疗,把各项指标控制在正常范围。要坚持适当的运动,把体重控制在合理的水平。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对于防治心脏疾病很重要。

最后告诉大家,心血管疾病本身并不可怕,最重要的是需要早期识别、早期预警、早期防范,这样才能够减少心血管猝死发生,保障心脏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