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百家健康

大豆是否能降低心脑血管疾病风险?

大豆是否能降低心脑血管疾病风险?

大豆类如今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原本我们可能一周都吃不了一次大豆类食物(青豆、大红豆、黑豆、黄豆),但现在大家的餐桌上经常都能看到这些食物。大豆类食物是十分优秀的食物,它们虽然是植物性食物,但却富含多种丰富的有益成分,被称为“植物肉”。很多研究调查了大豆类食物摄入和心脑血管疾病之间的关系,发现适当大豆类食物的摄入的确有改善心脑血管疾病风险的效果。

大豆是植物性食物中油脂含量较高的食物,不过这些油脂并非我们从肥肉、五花肉、油炸食物或膨化零食中得到的饱和脂肪、反式脂肪酸等成分,它们大部分属于不饱和脂肪酸。

而不饱和脂肪酸对*的帮助就要大多了。饱和脂肪虽然不会直接威胁身体健康,只是为身体提供能量和储备能量,不过如果过多摄入的话会诱发肥胖,高甘油三酯血症,反式脂肪酸就是血脂的大敌了,它能升高“低密度脂蛋白”数量,低密度脂蛋白会增加胆固醇在血液中的循环,如果过多的话可导致高胆固醇血症,还会堆积在血管壁上,诱发动脉粥样硬化,血栓等危险。

大豆类是特别含有较高多不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对*有很重要的意义,如维持细胞生长,构成大脑、视网膜的重要部分,调节荷尔蒙水平、维持皮脂腺新陈代谢等。大豆中特别含ω6脂肪酸,研究发现ω6脂肪酸有助提高血液中“高密度脂蛋白(HDL)”含量,高密度脂蛋白被称为“好胆固醇”,它是保护血管的卫士,它能够加速胆固醇往肝脏代谢的速度,调节血清胆固醇,有降血脂的效果。另外,大豆中富含特殊成分 - 大豆异黄酮,大豆异黄酮也是一种抗氧化成分,它能够帮助调节血脂,抵抗自由基,提高抗病能力。总体来说,大豆类的适当摄入的确有助预防三高疾病。

不过,我们*中还有很多不饱和脂肪酸,这些脂肪酸大多公用共同的酶,如果一种脂肪酸摄入过量,另一种脂肪酸就会有竞争,体内合成物质不均衡必然也会有所影响,例如ω6脂肪酸虽然有好处,但过量的情况下却反倒加速肥胖、会引发炎症,过敏症状、甚至可能增加诱发肿瘤细胞生长的风险,所以这大豆类也不宜过多食用,适当的摄入有助预防三高,补充多种有益成分,但如果过量的情况下,可能就是副作用了。例如坚果类也是一种良好富含ω6脂肪酸的食物,但也不宜过多食用。膳食指南推荐每日大豆类、坚果类食物摄入量25~35g就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