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百家健康

便秘会导致大肠癌,是真的吗?

便秘会导致大肠癌,是真的吗?

大家经常看到各种排肠毒、通宿便的广告,各种功效,产品也都价格不菲,这里面除了能清除体内各种毒素、畅通排便、美容养颜以外,甚至还能预防癌症,认为经常便秘会导致大肠癌的发生,所以这些保健产品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能防范大肠癌。

保健产品的各种功效暂且不论,那么便秘久了,是不是真的可以导致大肠癌变呢?

先看看大肠癌发生的风险因素都有哪些。

大肠的发病原因复杂,一般认为和饮食习惯、慢性肠道疾病、地域、遗传因素等因素有关,在我国,大肠癌的中位发病年龄为45岁。

一、饮食因素

据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大肠癌的发生和人口平均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入量呈明显的正相关,高发区的人群平均每天食物中消耗的脂肪量在120g以上,长期的高脂肪、低纤维素饮食,被认为和大肠癌的发生有较大关系。

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尽可能减少各种肉类,尤其是肥肉类的摄入,增加蔬菜、水果的摄入量,这比吃各种保健产品更实惠,更靠谱。

二、大肠的慢性炎症

慢性肠炎患者属于大肠癌的高发人群,包括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等,常常迁延难愈,表现为腹泻、腹痛和黏液脓血便等,患有慢性结肠炎的人群,结肠癌的发生率会远远高于普通人群。

对于这类人群,除了积极治疗原发病以外,建议在40岁以后每年做一次肠镜检查。

三、大肠腺瘤的人群

大肠腺瘤的发生率较高,大多为管状腺瘤(约占80%),其它还有绒毛状腺瘤,或者是混合型的管状绒毛状腺瘤。大肠腺瘤有一定的癌变几率,尤是以绒毛状腺瘤和混合型腺瘤恶变的风险更高一点。

对于存在大肠腺瘤的人群,一般建议在肠镜下切除,并根据风险程度,定期做肠镜筛查。

四、遗传因素

家族遗传因素是大肠癌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患有家族性结肠多发性腺瘤病的人群,如果不经过治疗,在40岁以后基本上100%会发生癌变。还有一种是遗传性非息肉性大肠癌,也叫林奇综合症,占了所有大肠癌发病的约10%左右。

在家族中,如果直系亲属有大肠癌患者,其它成员也要引起重视,定期做肠镜检查就是防范大肠癌的最重要手段。

五、其它还有一些环境和地域因素,也和大肠癌的发病有一定的关系。

回头再说一说便秘。

便秘是指粪便在结肠停留时间过久, 所含水分减少,大便变干变硬,不易排出的一种症状。长期便秘确实会对*会构成一定的危害,尤其是老年人,大便干结、排便困难有可能诱发加重心脑血管疾病、诱发心率失常、加重原有的肛肠疾病等。

但是,在大肠癌的发生原因里,还没有证据证明便秘和大肠癌的发生有直接关系,相反,早在2006年,日本曾经进行过一项关于关于大肠癌和排便关系的大型调查研究,发现每周排便2-3次和每天排便1-2次的人群,大肠癌的发生风险并没有增加,也就是说便秘与大肠癌之间没有发现明显的相关性。目前,便秘也没有被列入大肠癌发病的风险因素。

长期便秘的危害不可忽视,但与结肠癌的发生关系还没有依据。需要注意的是,在引起便秘的原因里,有些可能是慢性结肠的炎症,这部分人群就需要引起重视了,必要时咨询专科医生,定期做防癌筛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