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百家健康

糖尿病患者运动,要注意避免低血糖

糖尿病患者运动,要注意避免低血糖

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饮食结构、生活作息等方面愈发不合理,导致糖尿病患者人数大幅度增加,而其实在糖尿病群体中,人们往往过度关注高血糖的问题,却忽视了低血糖的危险,因此出现低血糖风险的人群也非常广泛;也有很多人认为低血糖不是什么严重的病,经过简单处理会很快恢复正常,从而导致对其忽视。然而事实上,高血糖短期内并不会对健康造成多大威胁,而对于低血糖患者如果不及时发现、救治,很可能会对生命造成威胁。

除了一些用药不当导致低血糖风险增加的情况外,总体上糖尿病人发生低血糖的风险本身也会随着病情发展而增加,这是因为患者体内的胰岛功能下降,调节血糖能力变差造成的。程度较低的低血糖患者,只会出现头晕、饥饿、四肢无力、大汗、心慌等症状,进食或口服葡萄糖可完全缓解;然而对于患糖尿病时间长的患者来说,他们的交感神经早已不能将低血糖出现的不适传递给中枢,糖尿病患者很可能不会出现常人得低血糖的症状,而是直接进入到昏迷的危急情况中,因此,低血糖对糖尿病患者来说风险极大,严重时危及生命。

虽然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管住嘴、迈开腿是控制血糖的基础,运动是其中重要的一环,但是运动方法、时间、运动量不当也会造成低血糖,那么糖尿病患者运动时应该如何避免低血糖发生呢?

一、时刻警惕

正确认识低血糖的危害和危险程度,用药前跟医生充分沟通,或详细阅读说明书,如服用促胰岛素分泌类可能导致低血糖的降糖药物或者注射胰岛素,要时刻警惕低血糖的可能。首先运动时要注意运动的时间及强度。运动要有规律、循序渐进,根据自己的情况逐渐调整,如久坐时可先每隔30分钟进行一次短暂的身体活动,进而逐渐达到每周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的目标。其次,不要怕麻烦,在运动前后都要测量血糖,逐渐形成规律后可减少测血糖次数。如果未形成规律前做长时间的中高强度运动,运动中也要测一次血糖。一般运动量越大,时间越长,发生低血糖的风险相应越高,要注意根据血糖情况和耐力情况自我调整运动的强度和时间。

二、饮食调整

这个很好理解,食物是能量的来源,进食少,消耗大,再加上自身因素和药物的影响,就会发生低血糖。因此糖尿病患者,尤其1型糖尿病患者,不宜空腹运动。另外糖友们刚开始治疗时进食前后也都是需要检测血糖的,食物摄入量应根据体重情况、运动量的大小、血糖检测情况而调整。调整时注意循序渐进,不可操之过急,突然进食过饱一样有可能诱发低血糖。

三、药物调整

有些药物不会导致低血糖,有些药物则容易导致低血糖。每一个人又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所以每一个人对药物的敏感性都不一样,药物的用法比如服用时间、胰岛素的种类、注射部位等都会影响降糖作用的起效时间、作用时长和最终效果。因此我们唯有把饮食、运动和用药都形成规律,并多监测血糖才可以发现个人的血糖波动规律,再根据这个规律去调整药物、饮食和运动。一般情况下,低强度、短时间的运动,可暂不调整药物,如要进行高强度、长时间的运动,需要减少一半的餐前胰岛素剂量或考虑暂停口服药。

另外,当决定出门后,糖尿病患者一定不能忘记两样东西,一个是糖果等补给的食物,一个就是能证明自己身份信息、家人联系方式、糖尿病患者信息的卡片,这两种东西带在身上,才能在低血糖发作时,得到最好的治疗。同时还要注意及时补充食物,不能运动到忘记时间,错过及时补充体能的时间,造成不必要的后果;年长者或降糖药物用量较大的糖友在最开始外出运动时,为了避免低血糖太过严重导致不能在最短的时间得到救治,最好由家人陪同。另外近期低血糖发作的频率比较高的就不要外出运动了。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低血糖带来的严重性要远高于常人。因此,对于运动等会刺激血糖波动的行为,一定要提高警惕,要做好充足的准备,了解相关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