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百家健康

你相信你的血管里有\"垃圾\"吗?也许还有\&am

你相信你的血管里有\"垃圾\"吗?也许还有\&am

你是否听过这样一个广告:"你的血管里面有垃圾,如果不清理,这些垃圾会慢慢蓄积,形成血栓堵塞血管,导致百病缠身。所以你要吃这个、用这个,来疏通血管、排毒。"还有所谓的"真实案例"来令你相信,然后你就乖乖地掏钱去购买他们的产品,以此来清理自己血管里的垃圾,甚至是毒素。

小编只想说,别傻了!要是你的血管里有垃圾毒素,那你还能好好地活着?那么,有人会问,你说我血管里的不是垃圾是什么?难道不是这些垃圾堵住了我的血管吗?小编在这里明确的告诉你们,我们*的血管里是没有那些广告上所提到的"垃圾"、"毒素"的,有的只是我们*正常的"代谢废物"。代谢废物是*新陈代谢时产生的自然产物,基本上是水、无机盐和尿素、二氧化碳等。正常情况下,会随着血液运输到特定的排泄器官,最终排出体外,比如一部分水、无机盐和少量的尿素,以出汗的方式通过皮肤排出;大部分的水、无机盐和大量的尿素主要通过肾脏排出,并不会对身体造成任何伤害。

而"堵住血管的垃圾"与医学上所说的"血管堵住"又是两回事儿!通常来说"血管堵塞"是指长期大量食用脂肪或者脂肪代谢异常者,导致血管里的脂类物质过多地沉积在血管壁。这些脂类物质长期沉积在血管壁进而形成斑块,斑块一旦破裂,就会形成血栓,血栓可能导致血管堵塞,引起脑梗死、心肌梗死等。而从脂类物质沉积在血管壁形成斑块的这一过程,医学上称之为"动脉粥样硬化"。

当动脉血管堵塞75%以上时,血流量过少,就会引起胸闷、气短、头晕、头痛等不舒服的感觉。即使血管只堵20%-50%,动脉硬化的斑块有时也会突然破裂形成血栓,阻塞血管,导致中风、心肌梗死,造成死亡。而体重指数(BMI)超过28的肥胖者;生活无规律且饮食不当的人;吸烟酗酒或由高血脂家族史的人;有高血压、糖尿病或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家族史的人;40岁以上的男性、绝经期后女性;大于80岁的高龄老者,则是血管最容易发生"堵塞"的几类人。

那么如何让我们的血管保持畅通呢?最关键的还是要控制我们血管中的脂肪含量!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血脂"。一般来说,20-40岁血脂正常人群,至少每5年做1次血脂检查;20-40岁血脂异常人群则每年做1次血脂检查;40岁以上男性和绝经期后女性每年都应检测血脂;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患者及其高危人群,应每3-6个月测定1次血脂。

大量临床研究反复证实,血脂中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成分是造成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主要因素,有效控制这个成分到合理范围能显著减少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致残率和死亡率。

依据《2016年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南》建议,不同危险程度人群对应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非HDL-C)目标值应控制在以下范围内:

无高血压及其他危险因素的人群或者仅有一项危险因素(高血压、肥胖、抽烟、非HDL-C≥5.2 mmol/L、HDL-C<1.0 mmol/L)的低危人群,LDL-C的控制目标在3.4mmol/L(130mg/dl)以下,非HDL-C的控制目标在4.1mmol/L(160mg/dl)。

而同时具有上述危险因素两种及以上情况的人群、有糖尿病或有轻中度慢性肾脏病的患者,LDL-C的控制目标在2.6mmol/L(100mg/dl)以下,非HDL-C的控制目标在3.4mmol/L (130mg/dl);

有冠心病(包括稳定/不稳定性)、缺血性心肌病、缺血性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外周动脉粥样硬化病、慢性肾病合并糖尿病或高血压、重度慢性肾病等其中任一情况的患者,LDL-C的控制目标在1.8mmo l/L(70mg/dl)以下,非HDL-C的控制目标在2.6mmol/L(100mg/dl)。

那么又有人问了,听说做"透析"、"血液净化"、"血液滤过"治疗就可以一劳永逸地有效降低血脂了哦?这又是有些不良商家和公司炒作的结果。事实上"透析"、"血液净化"、"血液滤过"疗法是一种有创伤性、有较多全身副作用和风险、性价比极低、可持续性极差的"降脂"方法。临床上只有对于重度肾衰竭或者严重中毒等急危重症病人才考虑应用这类治疗方法,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只能作为临时替代,不可能一劳永逸。

其实降脂药物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研究,已经有越来越多副作用小、作用可靠的药物可供选用了,完全没必要考虑其他"花把戏"。因此,小编真的希望广大群众可以正确地看待那些"清理血管垃圾"的保健品和各种所谓进口新奇疗法,走回管住嘴、迈开腿、有效管理自我生活的正道,需要时听从医生建议正规调脂治疗,否则误入歧途,错过了预防和治疗的最佳时间,延误了自己的病情,到头来后悔也是莫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