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百家健康

乙肝患者尿液变黄,是说明肝病加重了吗?

乙肝患者尿液变黄,是说明肝病加重了吗?

之前在回答乙肝战友们问题的活动中,有一位战友就曾问过小编:尿黄是不是跟乙肝有关呀?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教你如何从日常生活中的小细节发现乙肝的病情变化。

首先,我们要知道,尿液颜色与我们喝水量有直接关系:喝水多,尿液被稀释,尿液颜色就会变浅淡;喝水少,尿液浓缩,颜色就会变深黄。但人的尿液还会出现一些特殊颜色,比如浓茶色,酱油色等,与之相关的疾病我们接下来会详细介绍。

正常人尿的颜色是浅黄色或略微黄色。如果食用大量胡萝卜、木瓜等食物或中药大黄、维生素C等药剂,尿液会变深黄。不过这是一种生理性尿液变黄现象,只要停止进食这些食物,尿液颜色就会恢复正常。但是有一种情况需要特别注意,当大量喝水后,尿液的颜色依旧呈浓茶样,这就是一个病情提示,需要及时就医。

尿黄可以是一种生理状态,也可以是病理状态。当肝或胆囊发生病变时,胆汁从肝脏和胆囊的途径排到肠道中促进脂肪的消化分解的途径发生障碍,此时就会导致胆汁从尿道中排出。因为胆汁本身是呈黄绿色的,所以会使尿液呈深黄色。而肝炎患者和溶血性黄疸患者的尿液都会呈现浓茶状的颜色。

乙肝患者要注意观察尿的颜色变化,在肝炎发病的早期还没有出现黄疸,但是如果观察得到小便的颜色像浓茶似的,这往往是肝炎的一个提示信号,需及时就诊。那么,如何判断尿液的颜色变化是什么疾病导致的呢?在血清中检出的胆红素水平的改变可以帮助我们区分不同的疾病(肝病或非肝病)。

轻微的胆红素升高不会出现黄疸,但是尿可以呈深黄色。而胆红素升高到80 μmol/ml,就会出现眼珠发黄,皮肤黄染的改变(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黄疸),尿液就会似浓茶样。

下面我们来详细说一说什么是黄疸。如果患者存在溶血性疾病,体内有大量红细胞破坏,释放大量血红蛋白,超过了肝细胞的代谢能力,使得血液中的间接胆红素升高,就会造成溶血性黄疸。而许多婴儿出生后会发生黄疸,这叫做生理性的溶血性黄疽。如果是溶血性疾病(如蚕豆病或地中海贫血),间接胆红素明显增高并出现黄疸和贫血、尿黄,须去血液科就诊。

而另外一种阻塞性黄疸,是由于直接胆红素是胆汁的成分,如果胆管中有胆石阻塞,胆汁分泌不畅就会返流入血,使得血液中直接胆红素升高。这种情况下,比较明显的症状就是大便白色,尿黄色深,这需要去肝胆外科及时就诊。

但是,我们在这里要强调一下:血清总胆红素稍微偏高,不能叫作“黄疸”;同时转氨酶没有同时增高,也不是“肝功能异常”。乙肝战友们在拿到检查单后要冷静分辨,不要过于慌张恐惧。乙肝患者出现胆红素升高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慢性乙肝病毒携带,主要是肝炎后的非活动性携带;二是肝细胞对胆红素代谢的个别环节还有轻微的功能缺陷。但这些情况不是病情发展的预期因素,也不影响健康。

并且,尿色的深浅要看尿液的浓度,如晨尿、夏天的尿液比较黄,尿常规检查尿胆原(-)、(±)或(1+)都是正常的;如果≥(2+)是黄疸患者,如果伴随肝炎发作,则多为重症黄疸肝炎。因此,尿黄的情况如果不能被大量喝水所缓解,那么很可能是提示肝胆出现了问题,需要及时就医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