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百家健康

如果亲人突发心梗,我该怎么办?

如果亲人突发心梗,我该怎么办?

心梗急救就是与时间赛跑秋冬以来,120急救中心常常接到这样的电话——“大夫,我家老人又犯病了, 倒在厕所里, 昏迷不醒 … …快来救人!”

亲人命悬一线,情况是紧急的,电话那头的人是慌乱、语无伦次的,这要求值班医生要更加镇定。

在问清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情以及接车地点等信息后,都会做出初步的判断——患者极有可能是突发心梗。

更为重要的是交代患者家属——“现在绝不可搬动患者,让患者就地躺好,盖上毛毯,注意保暖。不要担心,救护车随后就到。”

与时间赛跑的比赛就此开始:救护车到达现场15分钟;急救医生和护士携带急救药品和除颤器等设备赶到病人家中进行现场急救15分钟;病人送到医院后,医生明确诊断并进行进一步治疗,这一系列过程要在120分钟内完成。

这就是传说中的心梗急救的两个“120”。最终,危重的心梗患者抢救过来,在病情稍稳定后被转送重症监护病房进行进一步的治疗。

为什么心梗常常在冬季?

天气突然降温, 冠心病人突发心梗的情况骤然增加, 医院急诊室几乎每晚都会收住心梗的患者。

急性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分支完全梗塞引起的心肌坏死 。每年的11月到来年开春是心血管病患者突发急性心梗的高峰期, 特别是连续低温、雨雪和大风天气,急性心梗发病率显著提高。

此段时间内冠心病患者因发病而住院的人数比其他季节多出3-5倍,发病人群占全年发病人数的七成,且每年有递增趋势。

为什么平时看上去情况稳定的冠心病患者此时更容易突发心肌梗死呢?

因为秋冬季节的气候特点是温差变化较大, 冷暖不定。变化多端的气候一方面使皮肤和皮下组织血管收缩,周围血管阻力增大,导致血压升高,这时候高血压病人往往较夏季的血压增高 20 毫米汞柱左右, 容易造成冠状动脉循环障碍

另一方面长期高血压 、动脉粥样硬化的冠心病患者遇到冷空气刺激时, 血管骤然收缩, 引起冠状动脉痉挛。由于血管的内壁较厚,管腔狭窄, 加之有大量的脂类沉积与硬化斑块, 导致血液流通受阻 。同时一些不稳定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脱落, 斑块加血栓导致冠状动脉腔狭窄的急性加重甚至完全闭塞, 诱发心肌梗死。

如果亲人突发心梗,我该怎么办?

流行病学调查发现, 急性心梗死亡的病人中, 约一半的患者在发病后 1 小时内于院外猝死。也就是说, 往往来不及送到医院抢救就死亡了。因此, 对心梗病人的抢救来说,时间就是生命 。

①尽快拨打“120”

一旦有心梗发生, 患者家属一定要尽快拨打“120”, 拨通后说清患者姓名、年龄 、病情如何, 并留下联系电话以便 随时联系 。最重要的是一定要说清楚接车地 点, 接车地点最好定在有明显标志的地点, 如车 站 、工厂 、学校及知名的建筑物等, 这样有利于 院前急救人员更迅速、准确地到达指定地点, 避 免因寻找详细地址而耽误宝贵的抢救时间。同时家属应派人到指定的接车地点, 以最快的速度把急救人员带到病人身边 。

②不要怕麻烦亲人

现实中, 心梗往往发生在后半夜至凌晨, 有 的患者往往不愿叫醒家人而等待天亮, 没想到, 一睡不起 。有的患者一向没有感觉, 突然胸痛 便以为是胃痛, 挺挺就过去了, 结果这一挺就可 能把命挺没了 。

③不要搬动患者

家属绝对不能随意搬动 病人, 而应让病人就地安卧, 不要同病人交谈, 不要让病人说话, 绝对禁止各类活动, 避免一切 干扰, 减少噪声, 保持安静环境 。

因为活动时的 心肌耗氧量是安静时的 4 倍, 翻身活动 、大声说 话、搬运不当等都可能造成患者出现室性心律 失常, 这是心肌梗死患者猝死的首要原因 。

④开展现场急救

对突发心梗的冠心病患者, 家属要了解心梗的急救常识, 除了及时拨打“ 120”外, 要迅速科学地进行现场急救 。

如果患者身边有急救药, 应及时让其服用, 有氧气袋的立刻吸氧, 注意保暖。注意观察病人心率 、 心律及血压的变化。

如果病人突然出现神志丧失 、心跳停止, 应行拳击及心脏挤压 、口对口吹气等急救措施。

冠心病人自己在突发心梗时也千万不要紧张、恐惧, 设法控制自己的情绪, 因为紧张 、恐惧会引起心率增快, 使心肌耗氧量增 加, 促进病情发展, 最好是闭目休息, 用鼻孔呼吸, 自然舒缓。等待急救人员来后, 去医院进一步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