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便不通畅?试试“穴位按摩”小良方,标本兼治,还不快收藏
不少人都有过“拉不出”的便秘体验,但多数在生活规律、饮食调整后可自行缓解。 只是少部分人的便秘,却迟迟未能改善,苦不堪言。
其中最主要的原因还是长期缺乏运动,致使协助排便的肌肉收缩力减弱,肠管蠕动减少,食物残渣因而在肠腔内滞留太久,水分过多地吸收,大便就会变得干燥而坚硬。
大肠为“传导之官”,它除了“传化糟粕”外,还有一个功效,就是主津。何谓“津”呢?金代医学家李东垣认为,饮食经过脾胃消化之后到达小肠。水液等精微物质再经过小肠的吸收而下传至大肠。大肠为最后一道关卡,它接受由小肠下注的食物残渣和剩余水分之后,再将其中的部分水液吸收,最后剩余的残渣糟粕便成为粪便排出体外。在这个过程当中,小肠为吸收津液的主力,所以称之为“液”,言其量大;大肠吸收的津液只为微少部分而已,所以称之为“津”,言其量少。因此说“大肠主津,小肠主液”。
津液维持着肠道的水液平衡,相当于肠道的润滑剂。肠道津液正常,人才能正常排便。如果大肠有热,“津”的能力过强,大肠内本应留存的液体也会被吸收,肠道缺少津液的润滑就会干涩,从而造成排便困难。相反,如果“津”的功能过弱,肠道内残留的水液过多,我们就会拉肚子。
临床表现
1、实证便秘 有热秘、气秘、冷秘。大便干结,腹胀腹痛,面红身热,口干口臭,心烦不安,小便短赤,舌红苔黄燥,脉滑数。
2、虚证便秘 有气虚、血虚、阴虚和阳虚。阴阳气血不足,粪质不干,欲便不出,便下无力,心悸气短,腰膝酸软,四肢不温,舌淡苔白,或大便干结,潮热盗汗,舌红无苔,脉细数。
排便不通畅,一般人想到最多的可能就是服用泻药,但这只能治标,时间长了还会让人对药物产生依赖性,实属下下策。治疗便秘,关键在于调理肠胃功能,使肠道自己来解决问题、自己来治病。
如何来调理肠胃功能呢?有一个很好的方法,那就是穴位按摩,按摩腹部、点揉穴位,省心省事,每日坚持可有效防治便秘!
中脘穴
中脘穴位于脐中上四寸(肚脐与胸骨下端连线的中点)。指压、指揉刺激中脘穴,可促进胃肠蠕动。
操作时,以拇指、食指或中指末节指腹按压中脘穴,带动皮下组织做环形揉动,频率不宜太快,时间约5分钟,以有热气内透为佳。
神阙穴
脐部为神阙穴所在,是*保健要穴,同时对胃肠道功能有显著调节作用。
操作时,可将右手掌心叠放在左手掌背上,以手掌心贴在脐部;吸定后,先顺时针方向揉脐部,再逆时针方向揉脐部,各50次。
天枢穴:
天枢穴为大肠经的募穴。“募”是聚集、汇合的意思,募穴是脏腑经气的汇集之处,专治本脏腑的疾病。身体仰卧,肚脐(即神阙穴)旁开两寸处即为此穴。天枢为古代星宿名,是北斗七星的第一星,主持天际各星的运行。此穴位借“天枢”名,意指应天枢之星象,沟通胸腑上下之气。此穴为水谷之气升清降浊的枢纽,可以升降气机、斡旋上下。此外,天枢穴又为胃经的腧穴,因此有调肠和胃、理气消滞的效果。
仰卧,将食指、中指、无名指并扰,慢慢向下压,力道由轻到重,持续2分钟后将手指慢慢抬起(但不要离开皮肤),再在原处按揉片刻,注意两侧都要按摩。如此坚持一周左右,便可起到很好的治疗效果。
气海穴:位于前正中线,脐下1.5寸处。
关元穴:位于前正中线,脐下3寸处。
大肠俞穴:位于腰部,第4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外侧,犊鼻穴(髌骨下缘,髌韧带外侧凹陷中)下3寸,胫骨前嵴外一横指处。
便秘为“百病之源”,解除便秘烦恼,对于各种疾病而言,就相当于釜底抽薪。爱护自己的身体,就从清除体内的垃圾开始吧!
注意事项
(1)注意饮食调整,多吃蔬菜、水果及富含纤维素的食物。
(2)避免久坐不动,常做腹肌运动,促进肠蠕动,适当参加体育锻炼。
(3)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可晨起饮用凉开水促进排便,避免抑制便意。
(4)心脏病、高血压患者,应尽量先采用其他方法缓解病情。
(5)对于部分慢性便秘者短时间的药物辅助治疗是必须的,有助于正常排便反射的重建。
-
中国泛癌种基因检测大Panel获国际认可!桐树基因斩获欧盟CE认证伴随我国基因科技的不断提升,国内外基因检测水平正在日臻趋同,国际上对我国企业研发生产的基因检测产品及技术的认可度也随之提
-
更年期女性的春天可能不明媚,仲景逍遥丸来添彩人间四月芳菲尽,本是出门踏青,赏春好时节,有些人却无法心情舒畅。相反,会出现情绪激动、悲观失望,甚至自暴自弃的情况,她们
-
总是熬夜,当心肾阴虚!情况严重可用六味地黄丸熬夜会有哪些影响?短期来看,可能会出现白天上班没精神、打瞌睡的情况;长期来看,可能会免疫力下降、脸色暗淡出现黑眼圈,健忘
-
痛经调理需针对不同体质分时段正确服用月月舒时下,气温乍暖还寒,有的人穿着棉袄,有的人已经穿上薄衫,有爱美的年轻女性甚至已经迫不及待的换上薄薄的丝袜、短裙。这样的装
-
更年期女性春季脏躁症状加重可用逍遥丸最美人家四月天,春天万物复苏、百花盛开,本该让人心情舒畅,然而春季却是抑郁症的高发季节。因为春季阳气升发,容易造成肝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