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百家健康

心电图发现早搏就必须吃药?这是心脏病吗?

心电图发现早搏就必须吃药?这是心脏病吗?

一个月前,37岁的小李单位组织体检,拿到体检报告后,发现血脂高,还有偶发房性早搏。因为父亲有高血压以及冠心病,长期服药治疗,小李一直担心自己也会有心脏病,害怕早搏是心脏病的前兆,所以急忙过来找医生,希望能够用药提早预防心脏病。

医生看了一下体检报告,血甘油三酯3.6mmol/L,尿酸462mmol/L,这两种指标偏高,甲状腺功能检查正常,心电图偶发房性早搏。

小李平时血压在正常范围,有吸烟,没有喝酒,平时熬夜比较多,但也从来没有心悸的症状

早搏在临床上很常见,可以发生于正常人或者器质性疾病的患者,据统计,在健康人群的静息心电图中室性早搏的检出率大约为5%,根据早搏的起源部位一般分为房性早搏,交界性早搏、室性早搏。

目前我国的心脏病患者有2.9个亿,也就是5个人当中就有一个心血管病患者,而早搏在心脏病患者中很常见,不少心脏病患者都有早搏的体验,因此,我们所听到的、所看到的、所接触到的这些患者可能会让我们误认为有早搏发生就是患有心脏病。

但是,这并不准确,就像很多人自觉心悸就觉得是心脏病一样,事实上这是一种误解,但很多人却是因此惶惶不可终日,四处求医,不少人还会听信朋友或销售人员的推荐,长期服用各种保健品及维生素或辅酶Q10等等进行不必要的治疗。

在门诊就时常遇到这类患者,明明是完全没有必要治疗的无症状偶发早搏,却在来医院之前已经服用过了各种偏方,以及并不对症的中成药。

查房时经常举这么一个例子:去年有一位26岁的患者来就诊,原来他1年前体检发现有偶发室性早搏,结果从此后经常出现胸闷不适,天天身边都带着救心丹,动不动就要吃药,后来还是一位朋友带他来医院就诊,结果门诊检查后发现其实根本没有事没大碍。

这个患者属于典型的宅男,大多数时间都泡在网上,而患者体检时发现早搏后相当焦虑,基于平时的习惯,就在网上进行查阅各种病因和治疗方案,结果自我诊断有严重的心脏病,发帖咨询后,网友给出来各种治疗意见各不相同。其实这就是“吓出来的疾病”,后来花了好一段时间给他解释检查结果,并给予抗焦虑治疗后,很快症状好转。

因此,对于单纯的早搏,如果没有头晕、黑蒙、胸痛等等情况,我们一般不用太紧张,首先应该尽快查清楚病因,弄明白是否需要治疗。当然我们不建议自行百度,作为了解疾病知识进行网上搜索当然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具体到疾病的准确判断,千万不要对号入座,这往往会误导自己。

医生平时听诊可以发现早搏,但进一步的判断需要查心电图,大多数情况下医生还会建议做24小时动态心电图,这是一种能够连续24小时甚至更长时间记录心电图的机器,机器比U盘略大一点,做动态心电图时可自由任意活动,不会影响日常生活,该干什么就干什么。通过检查可以详细记录早搏发生的次数多少、发生的规律、早搏形态的变化,以及是否有房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等等等。

对于早搏是否需要积极的进行治疗这个问题,患者自己一般是无法准确判断的,很重要的关键点在于判断早搏的病因和诱因,评价是否有器质性心脏病,是否会影响心排血量,是否会发展成严重的心律失常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