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百家健康

感染幽门螺杆菌出现胃癌的几率有多高?医生:这些患者风险相当高

感染幽门螺杆菌出现胃癌的几率有多高?医生:这些患者风险相当高

幽门螺杆菌是常见的消化道传染病,不仅传染性强,而且人群普遍容易感染。据统计,我国居民幽门螺杆菌感染率约为40%-70%,这就意味着几乎每两个人中就有一个人是幽门螺杆菌感染者,意不意外?害不害怕?而感染幽门螺杆菌以后,最严重的危害为增加胃癌发病风险。那么,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出现胃癌的几率有多高呢?请注意了,以下几类患者应提高警惕。

感染幽门螺杆菌以后,其实约70%的患者可无症状,少数患者可出现病理损害,包括:

胃肠道疾病,主要有消化不良、慢性萎缩性胃炎、增生性胃息肉、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胃黏膜相关组织淋巴瘤以及胃癌;

血液系统疾病,主要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以血小板降低为主要表现,重者可导致脑出血)。

由上面的并发疾病中可以发现,幽门螺杆菌对*的主要伤害为胃黏膜损害,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只要出现了胃肠道症状或相关病变,均应根除幽门螺杆菌,否则损害不仅会持续存在,甚至会进行性加重。那么,幽门螺杆菌是怎么引起胃癌的呢?幽门螺杆菌所致胃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主要由慢性活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肠化生这条主线发展而来,几率小于1%。需要注意的是,虽然从慢性活动性胃炎进展到胃癌的几率不大,但如果已经发展到慢性萎缩性胃炎与肠化生阶段,应高度警惕,这两种病变属于胃的癌前期疾病,离胃癌可能仅隔咫尺,进展为胃癌的几率较高,建议早期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以降低胃癌发病风险。

针对幽门螺杆菌的根除治疗,部分患者期待通过自愈或食疗实现,在此,医学莘需要告诫各位朋友,这些办法几乎不可能实现。在目前已知的细菌中,幽门螺杆菌是唯一一个可以在胃中存活的细菌,它既可以逃脱胃酸的杀灭,又可逃脱*免疫的清除,因此想要杀灭幽门螺杆菌并非易事。目前,根除幽门螺杆菌最有效的方法为四联抗幽门螺杆菌治疗:一种PPI+一种铋剂+两种抗生素。PPI是以“拉唑”结尾的药物,如奥美拉唑、艾司奥美拉唑、雷贝拉唑等,铋剂可选用枸橼酸铋钾或胶体果胶铋,抗生素是提高幽门螺杆菌根除成功率的关键,常用的抗生素主要有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四环素、左氧氟沙星、呋喃唑酮、甲硝唑,最理想的治疗方案是根据药敏试验结果来选用,当然也可经验用药,由于个人对抗生素的耐药性不一样,因此抗生素应个体化给药,具体方案以专科医师制定为准。根除疗程通常为2周,根除结束后据应进行13C或14C尿素呼气试验复查,以明确根除是否成功,否则应制定补救方案。

需要注意的是,幽门螺杆菌可通过共用餐具传染,且发病具有家族聚集倾向,如果家里有人需要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建议家人共同治疗,以降低根除治疗后的再感染率。

除开控制幽门螺杆菌感染,在预防胃癌上我们还应控制其它高危因素。饮食上,应少吃富含亚硝酸盐的食物、减少钠盐摄入、适当增加蛋白摄入、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同时注意补充维生素A、C、E等营养素,有助于预防胃癌;其次,有胃息肉的患者需注意,息肉直径大于2cm时发生胃癌的几率较高,建议早期手术治疗;此外,手术后残胃、巨大胃黏膜肥厚症、胃黏膜上皮内瘤变(异型增生)发生胃癌的风险也较高,均应早期治疗,以降低胃癌发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