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步期的宝宝需注意三个事项
宝宝的生长发育期要注意各种各样的问题,其中走路是生长期比较关键的部分之一。学步期间的一些习惯会影响宝宝的走姿,腿型和脚部的健康,下面本文为您介绍下学步期的宝宝需注意的三个事项。
学步期的宝宝需注意三个事项一 注意时机
学走路是一种很自然的过程。随着宝宝肢体运动能力的日益增强,在经历翻身、坐、爬、站之后,走路就被提到日程上来。每个宝宝开始学走路的时间都不相同,甚至可能出现较大的差距。因此,学走路并没有所谓最适当的时机,必须视自身的发展状况而定。这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一般来说,宝宝在11~14个月时开始学走路。如果在11个月以前就有学走路的意愿,也不会有太大影响。只要宝宝在1岁6个月之前能独立走路,就没有什么可担心的。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宝宝还没有到达学走路的年龄,而且本身也缺乏走路的意愿,那就不能强迫宝宝去学走路,否则很可能对肢体发育产生不良影响。#p#分页标题#e#
学步期的宝宝需注意三个事项二 注意姿势
在学走路的时候,由于下肢尚未发育完全,所以容易出现不正确的走路姿势,但大多数都属于正常现象。随着宝宝逐渐成长,大多会慢慢自行调整,恢复正常的走路姿势。偏内八字的姿势可说最为常见。除此之外,有些宝宝也可能出现脚板重心偏内而出现脚丫外侧翘起的现象。这是由于宝宝的筋很柔软,而且还不会完全控制脚板的肌肉,所以会在脚板内侧发力,造成外侧有些翘起,对此父母不需要过于担心。在宝宝刚出生时,小腿多会向内弯。另外,在*发育初期,大腿骨会偏向内旋,导致宝宝两腿与膝关节向外远离,形成O型腿,也就是医学上所谓的“膝内翻”。在开始学站或学走路时,宝宝O型腿的情形会更加明显,但随后便渐渐好转,会自行调整回来,在1岁半以前几乎都会恢复正常。如果宝宝的O型腿超过2岁仍未改善,就需要请医师诊断治疗。
学步期的宝宝需注意三个事项三 注意异常
O型腿大多属于生理性的表现,会随着宝宝的成长而自然恢复正常。不过,仍有小部分宝宝是因为腿部发育异常所导致,必须接受治疗。如果O型腿现象持续到2岁以上,或是发现有其他不正常症状出现,例如宝宝走路时膝盖部位的稳定性不佳、走路时有疼痛的感觉等,就应该尽早就医诊断,必要时还要转诊到小儿骨科,做更详细的检查与治疗。在宝宝学走路时,父母可以运用一些简单的观察原则,来检测宝宝腿部发展是否出现异常。最基本的就是观察宝宝的双腿(整个下肢),看外观有无异常,比如单侧肥大、大小肢、长短脚等。
在宝宝学步期间,爸爸妈妈千万不要只是沉浸在宝宝会行走的喜悦中,要时刻的关注宝宝的走姿和腿脚的发育态势,切不可大意影响宝宝一生。
-
小儿烧伤的原因和症状小儿烧伤这种意外在生活中是实在存在的,很多家长会以为自己照顾孩子很周到,孩子不会出现这样的意外,但是意外在生活中总会出现
-
四招 让你的孩子长得更高家长都希望孩子正常发育,长得高一些。但是很多的孩子,跟同龄人相比,发育较慢,个头较矮,这样家长很担心。平时家长应该注意一
-
春季让孩子快长高五大秘诀选择的人们生活的好了,最求的事物也喜欢越来越完美了,一个人的身材好坏人们第一个关注的那就是身高,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身材高
-
春季饮食促进儿童生长发育要知道春季是孩子生长发育的黄金季节,这个时候孩子的生长发育比较快,活动量比较大,对于营养的需求也是非常大的,我们一定要给
-
小儿多动症者智力不一定低下孩子出现了多动症的情况就是表现出现了多动,注意力不集中,孩子出现了多动症就有很多的家长都非常的担心多动症会给孩子的智力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