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的控制方法

手足口病的控制方法

手足口病的预防控制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因为,只有把疾病预防和控制好了,孩子才会远离疾病的困扰,健康茁壮的成长,为了孩子们的健康成长,我们做家长的就要认真的对待下面的这些知识了。

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

我们都知道手足口病会有一个2-7天的潜伏期,该病的发病初期症状与感冒又很大的相似性,这时候的宝宝会持续高烧4至5天,宝宝的手脚及臀部可能会冒出与湿疹或水泡相似的疱状物,在这期间,有些宝宝还会有口腔溃疡的症状。如若出现了这些症状,家长们就要十分注意了,要密切观察宝宝的反应,及时的对手足口病做出判断。

手足口病的传统途径是多种多样的,这是一种通过肠道而引发的传染疾病。手足口病的病毒可通过被粪便或者唾液等污染过的所有物品,如毛巾、玩具、餐具、衣物等进行传染。如果自家宝宝不小心有接触过已经处于潜伏期的宝宝,这时家长们就要打起十二分的精神来关注自家宝宝的反应了。因为很多的宝宝都是在神不知鬼不觉的情况下被感染的。

在手足口病高发的季节要想有效的预防该疾病,首先要重视及注意个人卫生。不仅限于宝宝的个人卫生,也包括师长的,避免病从口入的状况。其次,要尽量做到不要与已经患病的宝宝有接触,尤其是上幼儿园的宝宝。最后,就是要增加宝宝体质,多锻炼,不挑食,做到营养均衡。

孩子手足口病容易治愈吗

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多发性传染病,目前没有特效的药物和疫苗,但家长们不用担心,通常情况下,都是比较容易治愈的。手足口病有一定的自愈性,属于自限性疾病,绝大多数孩子感染手足口病后,发病过程良好,病症轻微,只需要在家隔离休息,做好家庭护理工作,一周左右就可以自行恢复。

有些孩子感染手足口病后症状比较典型和明显,表现为发热和手足口出现疱疹,这个比较容易判断。但大部分的孩子由于体制各异症状具体表现有所不同,初期症状可能会有一些非特异性的症状,比如是咳嗽、流涕,甚至是呕吐和腹泻,接着手足口才开始出现疱疹。这时家长就要多加留意了,要密切留意孩子的病情变化。如果出现精神不佳、全身乏力、嗜睡、呼吸急促困难、四肢抖动或抽搐等症状就要及时送往医院治疗,以免病情继续加重,引起更为严重的病发症,如心肌炎、脑膜炎、肺炎和脑干炎等,其中脑干炎最为危险,有可能危及生命,所以家长不容忽视的。

孩子手足口病如何防治?

孩子手足口病治疗原则是对症治疗。如果孩子感染手足口病后出现发烧,就要帮助孩子退热, 除了给孩子多喝温开水外,还可以用温开水洗浴,同样具有散热的效果。如果有感冒等症状,一般都是服用抗病毒的药物和维生素的。还可以通过检查血象了解白细胞的含量,过高时可加服抗生素。

手足口病诊疗指南

根据手足口病诊疗指南指示,肠道病毒71型感染的表现有5期。第一期患儿的表现主要为发热,患儿手、足、口、臀等部位出现疱疹,患儿会伴有咳嗽、流涕等症状。第二期患儿的神经系统会受到损害,患儿精神萎靡、嗜睡、肢体无力或抖动、烦躁,发生脑炎、脑膜炎等重症。第三期患儿会出现心率和呼吸加快、四肢发冷、血压和血糖上升等症状,此时情况十分危急。第四期患儿可能出现心肺功能衰竭的一系列症状,患儿可能心跳过快或过慢、呼吸困难,可能发生休克。此时若不及时诊治,可能危急患儿生命。第五期为患儿恢复期,患儿的体温和身体机能逐渐恢复。 手足口病诊疗指南中规定,普通的手足口病例需要进行隔离治疗,应做好口腔和皮肤护理。对患儿发生的发烧、呕吐、腹痛等症状要进行对症治疗。重症患儿要接受相应疾病的治疗,神经系统受累的患儿需控制颅内压病使用糖皮质激素、免疫球蛋白进行治疗。呼吸系统受累的患儿需保证呼吸通畅,并密切检测患儿的呼吸、心率等数据,若发生呼吸困难的情况,应使用吸氧机救治。在患儿恢复期,应进行功能康复治疗,并使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促进治疗。

现在我们对上面的这些知识应该有所了解了吧,希望家长们能够在短时间内掌握这些,这样在孩子患上疾病的时候,家长们就会知道要怎样帮助孩子及时的应对疾病,帮助孩子今早恢复健康的身体,让孩子少受点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