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尿结石患者饮水讲究大
需要提醒的是,饮水治疗的方法也是很有讲究的。所谓饮水是指在24小时内饮水量应达到2000~3000毫升,且需分多次饮用,因在短时间内过量饮水,水一下子被吸收入血液,当超过肾脏排泄能力时,大量水分会积聚在组织细胞内外,导致细胞水肿,从而干扰细胞的正常代谢,出现电解质紊乱、血液渗透压降低等,导致“水中毒”。
尿路结石患者须在专业医务人员的正确指导下合理饮水。
我从事体外碎石工作多年,经常遇到一些患者或其家属咨询关于泌尿系结石如何治疗等问题,其中提及最多的就是:“得了尿路结石后大量饮水,石头能否自行排出?”关于这个问题,我们说,应视具体情况做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
那么,得了尿路结石以后究竟要不要多饮水呢?这就需要从饮水的原则上来进一步解释。多饮水还是少饮水,应视结石的大小而定。如果结石的体积较小那就可以先试着采用多饮水的方法,通过增加尿量的排尿次数达到冲洗泌尿道的作用,使结石不易沉淀下来,有利于细小结石随尿液排出体外。如果结石直径大于5毫米,已造成泌尿系机械性梗阻,或已出现肾盂积水,则不宜多饮水。因大量饮水会加重梗阻程度,进一步损害肾功能。这种情况应该先采取体外冲击波碎石或手术治疗。之后为了促进结石尽快排出和预防再次复发才可加大饮水量,特别是在平时还要养成主动喝水的习惯,不能等到口渴时再喝。因为通过喝水可人为地增加尿量,稀释结石晶体浓度,有利于粉碎的结石早日排出体外。很多研究显示,日排尿量小于1000毫升的人比日排量2000毫升者更易患尿路结石。
需要提醒的是,饮水治疗的方法也是很有讲究的。所谓饮水是指在24小时内饮水量应达到2000~3000毫升,且需分多次饮用,因在短时间内过量饮水,水一下子被吸收入血液,当超过肾脏排泄能力时,大量水分会积聚在组织细胞内外,导致细胞水肿,从而干扰细胞的正常代谢,出现电解质紊乱、血液渗透压降低等,导致“水中毒”。患者常表现为疲乏无力、手足酸软、口角流涎、腹部憋胀。一旦脑细胞水肿还可引发颅内压增高、头痛、呕吐等症状,严重时可出现意识丧失,甚至危及生命。另外,为了保持夜间尿量,除睡前饮水外,夜间起床排尿后宜再饮水,以稀释尿液,促使碎石后结石小渣粒尽快排出体外和防止手术后复发。当伴有泌尿系统感染时,较多尿量还可促进引流,有利于感染的控制。建议每24小时饮水量应达到400~500毫升。
综上所述,得了尿路结石后,患者如何饮水才能达到治疗目的?那就是必须在专业医务人员的正确指导下合理饮水。
-
尿石症对健康有什么危害尿石症对健康有什么危害呢?这个问题在生活中是很多的患者都想要了解的,大家都知道尿石症这种疾病的发生在生活中是比较高的,这
-
尿石症有什么症状尿石症在我们的生活中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尿石症疾病的发生给每个患者带来的身体伤害是比较严重的,这种疾病的发生大家一定要
-
尿石症都有哪些症状呢提起尿石症,有许多人可能只是听说过,然而对于这种疾病并不是十分的了解,因为在日常生活中如果身边没有这种疾病患者并不会做该
-
尿石症患者有哪些饮食注意事项呢对于尿石症疾病患者来说,良好的饮食习惯是非常的重要的,如果患者注意自己的日常饮食,那么对于患者尽快的恢复身体健康是非常的
-
哪些原因引起了尿石症呢尿石症疾病在生活中还是比较常见的,也是一种很容易出现的疾病,出现尿石症此病出现后后就会排尿困难和肚子疼痛,会让患者非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