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病早期筛查三部曲

慢性肾病早期筛查三部曲

肾脏是*的重要器官,主要功能包括:生成尿液,排出代谢废物,调节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如同*的“净水机”;具有内分泌和代谢功能,如同*的“生产厂”。肾脏的代偿潜力巨大,仅一个健康的肾脏足以维持*需要。但与肝脏等器官相比,肾脏的自我修复能力差。因此,早期发现并去除损伤肾脏的因素,对于防治慢性肾脏病至关重要。

 

当肾脏出现损伤时,*会发出一些“求救信号”,提示我们可能需要及时就诊。例如,慢性肾脏病患者可能出现脚踝部水肿或晨起眼睑水肿、食欲不振、皮肤瘙痒、睡眠困难等症状,也可能出现排尿异常(如夜尿次数增多)或尿性状的改变(如尿色变红、尿中泡沫增多)。

目前,国际上提倡应用“三部曲”来对慢性肾脏病进行早期筛查,具体的检查项目包括:

1.测量血压。高血压是慢性肾脏病的重要病因,同时也是慢性肾脏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之一,二者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

2.检查肾功能。以往临床工作中,常用血尿素氮和血肌酐作为评价肾功能的指标,但这两项指标都各具缺陷。目前,国际上推荐应用基于肌酐的肾小球滤过率估计公式来评价肾功能,该公式包括的变量有年龄、性别和血肌酐,通过这些简单的指标可以相对准确地评价肾功能,发现早期的肾功能异常。目前已经有根据中国人数据开发的估计公式供临床使用。

3.检测尿蛋白。专家建议测定随机尿标本中的尿白蛋白/肌酐比值,以判断是否存在白蛋白尿,其正常值为女性小于30毫克/克,男性小于20毫克/克。研究显示,尿白蛋白升高是心血管疾病预后、患者生存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因此成为慢性疾病早期防治中重要的筛查项目。

通过以上“三部曲”的检查,可以初步判断是否存在早期慢性肾脏病,检测指标简便易行。但是,国外的研究显示,如果不加选择地对一般人群进行慢性肾脏病的筛查,会造成医疗资源的浪费。因此,若要合理地应用“三部曲”,还需要了解哪些人群是慢性肾脏病的高危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