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疮性肾病的分类到底有什么

狼疮性肾病的分类到底有什么

狼疮性肾病这个疾病的发生严重影响患者肾脏的健康,对于狼疮性肾病疾病我们不应该忽视了治疗,要在患上疾病的时候及时对症采取治疗措施,这样才能够早日康复,减少一些麻烦出现,先来了解狼疮性肾病的分类到底有什么?

大约1/4的红斑狼疮病人在发病时就有肾损害。病人开始时发现尿泡沫增多,眼睑浮肿,尿蛋白阳性或显微镜检查发现有红细胞、管型等。

未及时诊断和未合理治疗的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由于免疫复合物在肾小球基底膜沉积,几乎在发病4~5年后都会发生肾损害。晚期狼疮肾病出现肾功能下降,血尿素氮增高,肌酐增高,内生肌酐清除率下降。

狼疮性肾炎的六种分型:

I型:正常或微小病变。

Ⅱ型(系膜增殖型):肾小球的系膜细胞增殖,系膜增厚,临床上有少量蛋白尿和显微镜下血尿,此型预后好。

Ⅲ型(局灶增殖型):肾小球受累不超过50%。肾小球血管内皮细胞呈节段性增殖和局灶坏死,有少量或中等量尿蛋白,血尿少见,激素治疗反应好,较少发生肾衰。

Ⅳ型(弥漫增殖型):肾小球受累超过50%。肾小球基底膜不规则增殖,广泛坏死,可有重度蛋白尿、管型尿及高血压,预后差。

V(膜型):可有系膜、基底膜增厚,但无细胞的增殖和坏死。常有大量尿蛋白,浮肿、高血压和胆固醇增高,血白蛋白减少,激素治疗时好时坏,预后变化大,最终发展为肾衰。

Ⅵ型(硬化型):肾小球硬化,肾功能衰竭,治疗效果差,预后坏。

根据狼疮性肾病疾病不同的分类,我们需要采取不同的治疗措施,这样才能够直达病灶,有利于疾病得到缓解,治愈,希望小编讲述的狼疮性肾病疾病的分类,能够帮助到我们的患者在患病之后对症采取治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