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内科 > 肾病 > 热点技术

回顾2010年“给力”的肾病研究

回顾2010年“给力”的肾病研究

一项覆盖北京18个区县的我国首次慢性肾病大样本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北京市成年居民慢性肾脏病呈现高患病率、低知晓率的状态,其中患病率达9.3%,而患者对该病的知晓率只有8.7%。可见肾病严重威胁到我们的身体健康,患了肾病如果不能得到有效的治疗,很可能会转化为尿毒症从而威胁生命。

以“拯救生命,关爱健康”为己任的医学研究专家们在“给力”的2010年同样也很“给力”!回顾2010年,肾脏科的专家学者们取得了丰硕的学术成就。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去了解几项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吧!

他们取得的每一项成就均提升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学术地位,让中国学者有了更多的话语权。

第一项是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董捷教授的研究——膳食钠摄入量低是透析患者的总死亡和心血管死亡的独立预测因子

研究者分析了腹膜透析患者饮食中钠的摄入与心血管死亡率和全因死亡率的关系。

共入选了305名腹膜透析患者,结果表明,高钠摄入多见于的受试者比较年轻、男性和超重患者。平均钠摄入量为最高三分位值者的白蛋白及前白蛋白水平较高,且体重低,这类患者的营养摄入与钠摄入量较平衡。钠摄入量低是心血管死亡和总死亡风险的独立预测因子,校正膳食蛋白质后,能量和营养素摄入量摄入量低与心血管死亡和总死亡风险相关性影响较小(OR分别为0.35~0.44和0.06~0.11)。

研究提示,膳食钠摄入量低是透析患者的总死亡和心血管死亡的的独立预测因子,这种相关性不能完全用蛋白质和能量的摄入不足来解释。

第二项是南京军区总医院肾脏病研究所的刘志红院士的研究课题——减重可缓解肥胖性肾病患者的肾脏病理损伤

此研究通过医生指导下的饮食和运动调控63例肥胖性肾病(ORG)患者的体重。2年的随访结果显示,控制体重可使有蛋白尿的ORG患者的病情得到缓解。在体重下降的同时,患者的血清甘油三酯、尿酸、收缩压和舒张压也分别下降。相关性分析显示,BMI、甘油三酯和尿酸变化与蛋白尿转归密切相关。

本研究证实,在ORG患者中,BMI下降与尿蛋白缓解密切相关,控制体重能有效减少蛋白尿,改善代谢异常,保护肾脏功能

第三项是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刘刚教授的研究课题——基于肾小球病变的ISN/RPS分型体系,可以反映肾小管间质病变程度。

狼疮性肾炎是继发性肾小球病中最常见的类型。关于狼疮性肾炎的病理分型,目前普遍采用国际肾脏病学会/肾脏病理学会(ISN/RPS)于2003年颁布的分型体系,该体系主要是根据肾小球的病变对狼疮性肾炎进行分型。

研究者对该分型体系中肾小管间质病变(间质浸润、间质纤维化和小管萎缩)进行了分析,共纳入中国北方城市313例狼疮性肾炎患者。结果显示,基于肾小球病变的ISN/RPS分型体系可以反映肾小管间质的病变程度,但是的确有一小部分患者是以肾小管间质病变为主,进一步研究发现,肾小管间质病变是预测狼疮性肾炎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