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性尿崩症及发病机制
【发病机制】尚未发现肾脏有病理变化。抗利尿素分泌正常,渗透压感受器与血容量感受器的功能正常,主要缺陷为肾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抗利尿激素(ADH)不发生反应。
在正常情况下,精氨酸加压素(简称AVP)与肾远曲小管和集合管的上皮细胞表面的特异受体结合,激活细胞膜上的腺苷环化酶,催化ATP转变为cAMP,从而增加了膜的通透性,使管腔内的水分回吸收增加。本症cAMP的生成减少,可能由于远曲小管和集合管的AVP特异受体有缺陷,不能与AVP结合,或由于细胞膜中的腺苷环化酶缺陷,因而影响了对AVP的反应。肾脏前列腺素对AVP有一定抑制作用,服用前列腺素合成酶抑制剂消炎痛,可使一些本症患者的尿浓缩功能有所好转。
髓袢升支和远曲小管对钠与氯的回吸收不受影响,虽血浆渗透压升高,但水分不能相应地回吸收,因而尿呈低渗性,其渗透浓度仅能维持在80~150mmol/L,(80~150mOsm/L,正常值100~1400mmol/L)。若尿的渗透浓度为100mmol/L,则每排出1mmol/L的溶质,相应地须排出10ml的水。若尿渗透浓度为1000mmol/L,则每排出1mmol溶质仅需排出1ml的水。若病人的电解质入量过多,必须相应地排出大量的水。如果水入量不足,则钠、氯离子的排出发生障碍,血钠、氯和尿素升高,血容量减少,出现高渗性脱水。当脱水出现后,由于肾血流量减少,肾小球滤过率减低。某些病人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脱水后,肾浓缩功能可稍有好转,尿的渗透浓度可稍高于血浆的渗透浓度。
在正常情况下,精氨酸加压素(简称AVP)与肾远曲小管和集合管的上皮细胞表面的特异受体结合,激活细胞膜上的腺苷环化酶,催化ATP转变为cAMP,从而增加了膜的通透性,使管腔内的水分回吸收增加。本症cAMP的生成减少,可能由于远曲小管和集合管的AVP特异受体有缺陷,不能与AVP结合,或由于细胞膜中的腺苷环化酶缺陷,因而影响了对AVP的反应。肾脏前列腺素对AVP有一定抑制作用,服用前列腺素合成酶抑制剂消炎痛,可使一些本症患者的尿浓缩功能有所好转。
髓袢升支和远曲小管对钠与氯的回吸收不受影响,虽血浆渗透压升高,但水分不能相应地回吸收,因而尿呈低渗性,其渗透浓度仅能维持在80~150mmol/L,(80~150mOsm/L,正常值100~1400mmol/L)。若尿的渗透浓度为100mmol/L,则每排出1mmol/L的溶质,相应地须排出10ml的水。若尿渗透浓度为1000mmol/L,则每排出1mmol溶质仅需排出1ml的水。若病人的电解质入量过多,必须相应地排出大量的水。如果水入量不足,则钠、氯离子的排出发生障碍,血钠、氯和尿素升高,血容量减少,出现高渗性脱水。当脱水出现后,由于肾血流量减少,肾小球滤过率减低。某些病人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脱水后,肾浓缩功能可稍有好转,尿的渗透浓度可稍高于血浆的渗透浓度。
相关文章
-
了解尿崩症的主要症状虽然说尿崩症在我们的生活中并不是特别的常见,但是我们的身边总有个别的人会患上这种疾病,所以大家在生活中也是应该要对这种疾
-
尿崩症患者需要做哪些检查呢很多人在确自己患上尿崩症这种疾病之后,都会变得无所适从,因为对这种疾病的了解并不是怕别的多,患者也很难能够对这种疾病进行
-
讲解尿崩症患者的症状在生活中,各种各样的泌尿系统疾病也是比较频发的,对于成年男性朋友们来说,尿崩症是最为容易患上的一种疾病,并且发病期间的症
-
了解尿崩症的护理方法对于人们来说,尿崩症这种疾病的出现几率还是非常大的,因为这是我们生活中一种常见的疾病,患有这种疾病之后,患者应该要注意平
-
尿崩症的患者如何进行护理大多数患有尿崩症的患者在患上这种疾病之后,都会出现频繁的口渴现象,这也就使得患者在生活中会经常性地喝水,但是这种情况往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