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外科 > 神经外科 > 脑瘤 > 脑瘤检查

辅助检查是诊断颅内肿瘤的主要手段

辅助检查是诊断颅内肿瘤的主要手段

近来有朋友反映:被脑瘤困扰着,不知道该怎么摆脱脑瘤,去脑瘤医院吧,又担心脑瘤治疗起来难度大,去小诊所吧,又担心脑瘤治疗安全性问题。

检查诊断凡有颅内压增高、神经系统症状进行性加重的患者,应考虑颅内占位性病变的可能。通过详细了解病史和神经系统检查,有些病例可提示颅内肿瘤的诊断。近年来随着神经影像学技术和功能性检查技术的发展,辅助检查已成为诊断颅内肿瘤的主要手段。

1.神经放射学检查

包括头颅X线摄片、放射性核素脑造影、脑室和脑池造影、脑血管造影等。这些检查过去曾是神经系统疾病的重要诊断方法,不仅具有病变定位的意义,还有一定的定性诊断价值。但是这些检查除X线摄片外,都有损伤性,应根据需要慎重选择。

2.CT扫描

自1972年开始应用于临床以来,CT技术已有巨大发展,对颅内肿瘤的确诊率可达90%以上,是脑瘤的主要诊断方法之一。颅内肿瘤与正常脑组织在组织学上具有相当大的差异,不同的组织结构具有不同的CT值,表现出不同密度,从而在CT图像上显示病灶。组织内水分增多使病变密度低于正常脑组织,故一些胶质瘤、脑水肿呈低密度。而组织致密的肿瘤、出血灶、钙化灶则密度高于正常脑组织。注射造影剂后,上述密度的反差可以加强,有利于提高CT图像的分辨率。另外CT扫描可显示出脑室系统的位置、大小、受压变形情况,亦可供作判断肿瘤位置的参考依据。通过分析病灶的密度、部位、大小、形态、边缘及结构,不仅可定位病灶,而且有助于病变定性。现代CT技术由于采用高热容量CT管球、高灵敏度探测器和高速计算机,扫描速度不断提高,出现了螺旋CT、分层CT、CT血管造影(CTA)等新技术,不仅扫描速度快、层厚薄、显影更清晰,而且可以进行高质量的3D立体重建,使病变显示更佳,大大提高了诊断率。

3.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成像的原理与CT不同,是根据*组织在强磁场内受到射频脉冲干预的影响而释放出来的电信号,经电脑处理后组成图像。MRI能提供清晰的解剖背景图像,特别是头部图像不受颅后窝伪迹的干扰,有鲜明的脑灰、白质反差,可作冠状、矢状及轴位层面的断层,比CT更为优越。用顺磁性物质钆(Gd)的化合物(Gd-DTPA)作静脉注射可使组织的T-1弛豫时间明显缩短,因此可作为增强剂来增加病变与正常脑组织之间的对比度,提高MRI的分辨率。近年来由于快速扫描技术的发展和不同类型的脉冲序列设计,使用不同技术,有针对性的增加不同组织的信号特异性,提高病变检出率。目前已普遍认为对神经系统病变的诊断应首选MRI。

专家友情提示:如果您有脑瘤的症状发生,建议尽快到正规医院外科科进行检查,按照脑瘤专家的意见对脑瘤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