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肌痉挛中医是怎么治疗的

面肌痉挛中医是怎么治疗的

面肌痉挛疾病是什么样的疾病呢?面瘫就属于面肌痉挛的一种。一般面肌痉挛发病后患者会出现面部抽搐,不能持续性睁着眼睛等症状表现。那么对于面肌痉挛疾病有什么样的治疗方法吗?比如说中医治疗,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面肌痉挛的中医治疗吧。

神经干刺法

(一)取穴:主穴:阿是穴。配穴:合谷,眼轮匝肌痉挛加鱼腰、四白,面肌痉挛加迎香、夹承浆。阿是穴位置:患侧耳垂前耳轮切迹与耳垂根连线之中点,或乳突尖前缘下5毫米处。其下为面神经交义点最近处,约在下颌支后缘后约0.5厘米。

(二)治法

每次仅取主穴和合谷穴,馀穴据症酌选。先在阿是穴消毒并以2%普鲁卡因局麻,取28号2.5~4厘米左右长的毫针(1~1.5寸)2根,分别刺人阿是穴和合谷。阿是穴要求刺中面神经干。当刺中时,患者有强烈的触电感或耳深部疼痛,术者手中有轫性感。此时,将阿是穴和合谷穴接通电针仪,开始时电流不宜过大,频率不限,以食、拇指出现规律性抽动为宜。当采用提插手法或电针刺激使面神经损伤后,表情肌可出现松弛(面瘫)。其余配穴应使针下有酸胀或麻电感。每次针20~30分钟,每隔5~7日针刺1次。一般针2~3次。如损伤浅表血管,针后可能出现肿胀,数日消退。针后如出现眩晕,呕吐等并发症,休息1~2小时即恢复。

穴位埋植

(一)取穴:主穴:阿是穴;阿是穴位置:为面肌痉挛之板机点。

(二)治法

先将患侧面部作常规消毒,然后用皮肤针轻轻叩打该侧面部,自上至下,自左至右,反复仔细弹刺。当叩打至某部位,出现针尖一触,立发痉挛现象时,即在该处埋揿针1支。3日后取掉所埋揿针,继用前法,寻得阿是穴后再埋针。5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7天。

丛刺法

(一)取穴:主穴:阿是穴。配穴:四白、鱼腰、攒竹、迎香、颊车。阿是穴位置:面部痉挛之起动点。

(二)治法

主穴每次必取,用丛刺法。方法为取30~32号毫针(0.5~1.5寸长)15~30枚。浅刺入阿是穴,采取密集排针,或散刺(其间隔为0.5~1厘米宽),应使针尖的皮肤突起,形成一个小丘,并使针体悬吊而不下落。配穴则在面肌痉挛附近取2~3穴,亦宜浅刺。留针20~3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本法针刺时,患者有轻微痛感,部分病人针刺部位有微微发热感,或皮肤充血发红,均属正常现象。

穴位注射

(一)取穴:主穴:翳风、颊车、太阳、地仓。配穴:瞳子髎、颧髎、合谷、阳陵泉、风池。

(二)治法

药液:混合注射液(苯巴比妥钠加1%盐酸普鲁卡因注射液);32磷酸铬盐(放射性胶体)。

每次选主穴1~2次,配穴1~2穴。上述药液任选一种。第1组药物,取苯巴比妥钠注射剂0.1克加1%盐酸普鲁卡因1毫升混合后作穴位注射。第2组药液,采用头皮针头注射,针头插入穴位后,可上下缓缓提插,但不捻转,待病人得气后,将药液缓缓注入,每穴注入0.1~0.2毫升(约含10~20微居里)的无菌胶体32磷酸铬盐溶液。

看完上面的文章我们应该知道了面肌痉挛的中医治疗方法了吧。因为面肌痉挛发病后对患者的生活空洗面;哦都带来一定的影响。所以大家一定要在日常生活中多了解一些这方面的知识,以便于发病后尽早的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