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脑积水的方法有哪些

中医治疗脑积水的方法有哪些

脑积水多为先天性发育不良引起,脑积水的症状表现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生不同的变化,轻者双足跟紧张,严重者可与脑瘫症状相似,因此给患者带来的身体伤害是相当大的,今天我们就从中医角度来向大家介绍一下脑积水病因以及中医治疗脑积水的方法具体有哪些?

脑积水是指过多的脑脊液在脑室和蛛网膜下腔内积聚。如果大量脑脊液积聚在大脑半球表面蛛网膜下腔,则称为硬膜下水囊瘤或硬膜下积液,脑室系统内过多的液体积聚称为脑室内脑积水。小儿脑积水多见于新生儿及婴儿,常伴有脑室系统扩大,颅内压增高及头围增大。

脑积水的中医病因病机可概括如下:

肾虚:多因先天不足,肾气亏虚。肾主骨,生髓,脑为髓海,肾虚则不能生髓养骨,以致颅囟逾期不合,颅骨缝裂,头颅增大。如为肾阴耗损,水不胜火,火气逆上,蒸灼脑髓,髓热而颅缝开解,囟门宽大,致成此病症。

脾虚:常系后天失调,脾胃虚弱,运化失常,以致清阳不行,浊阴不降,饮邪上犯,停聚颅内,导致颅缝开解。

热毒:外邪入侵,热毒炽盛,壅积于内,阻塞窍络,或素有痰饮,郁久化热,上冲于脑,腑气不能下行,气机郁结,水液停聚,发为解颅。

瘀阻:可因肾气亏而气血衰少,运行无力;致血瘀脑络,或脾虚水浊上犯,与脑络瘀血互结,或手术不当,瘀血积留,均可压迫脑髓,阻塞脑窍,瘀闭日久,则外渗化水。

中医治疗脑积水的方法

脑积水的形成,中医学多责之于先天不足,气血亏损,或外感时邪、郁阻经络,水湿停聚。此外,头部外伤瘀血亦可导致本病。本病病位在脑髓,涉及经络、脏腑,属本虚标实之证,脾肾亏损为本,痰瘀阻络、水湿内停为标。故临床上应根据标本缓急,进行辨证施治,其治疗原则是急则治其标,多祛湿利水;缓则治其本,温补脾肾是其关键。详细分型治法从略。

其他尚有敷贴法,如封囟散、加味天灵散等按颅裂部位外敷以及穴位敷贴法等;针灸疗法;推拿疗法等。

采用中药,针灸、敷贴疗法治疗脑积水有一定疗效,但多属零散报导,其深度和广度均不够理想,治疗效果未达到突破的程度。

通过上面的介绍我们了解了脑积水的中医病因以及中医治疗方法,希望通过学习,对于脑积水有一个新的认识,治疗脑积水的方法很多,大多采用手术方法治疗,中医治疗效果相对还是不够理想,可作为辅助治疗,目前治疗脑积水的方法都不是很显著,因此做好孕前预防,降低脑积水患儿的出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