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徐动型脑瘫的康复治疗方法
脑瘫疾病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一种疾病,一旦患了脑瘫疾病,会给患者的生活带来非常大影响,对患者的伤害也是非常大的,今天可能不能给大家分析一下,其中一种手足徐动型脑瘫,一旦发生了手足徐动型脑瘫又是怎样进行康复治疗的呢?
手足徐动型脑瘫(又称不随意运动型脑瘫)临床发病率仅次于痉挛型脑瘫,约占整个脑瘫群体的15%左右,该型脑瘫的主要致病因是出生后患儿出现核黄疸造成大脑深部基底核锥体外系统的损伤。患儿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常会出现难以用意志控制的不自主、不自由、不协调的活动(如四肢及头部不停晃动、反复皱眉眨眼伸舌等怪异的面部表情),上肢损害多重于下肢。
针对手足徐动型脑瘫患者肌张力异常,自己缺乏控制能力的特点,我们可以采用这样的康复训练手法:加强中线位的控制,矫正姿势异常,阻断病理反射,建立新的条件反射,协调其运动功能。能迈步者先训练其行走,之后再对其进行畸形矫正。具体可以采用以下四种训练手法:
一、仰卧拉起训练
1.仰卧拉起训练,通过抗重力活动的过程来增加头控能力;
2.仰卧Bobath球、滚桶上轻轻滚动引出患儿躯干屈曲的保护性反应;(我觉得此动作不可取,不好控制,可增加其伸肌痉挛)
3.仰卧位用各种玩具诱导患儿左右转头,增加患儿头部自由转动时的控制能力;
4.患儿仰卧于吊床上,使患儿躯干及四肢呈屈曲位,以此来抑制由于伸肌张力增高所致的角弓反张(受仰卧位紧张性迷路反射TLS的影响)。
二、俯卧位训练
1.俯卧楔形枕上,提高头、颈部抗重力伸展上抬的控制能力及肩部和双上肢的支持能力。(注意:髋关节保持伸展位)
2.俯卧Babath球、滚桶、平衡板上,利用重心不断的变换,诱发患儿保护性伸展反应,来提高头颈部抗重力上抬的能力。
3.爬行训练,通过患儿主动运动来增加头部的控制能力。
三、坐位训练
1.盘腿坐、长坐位,增加患儿头部控制能力,同时提高腰部力量及坐位平衡训练。
2.患儿骑跨于母亲胸前,母子面对面进行头部控制能力的训练(注意:母子目光均应平视),同时增进母子间感情交流。
3.采用颈部操来调节颈部的肌张力,增加颈部肌肉力量达到增强颈部控制能力。
(具体方法:术者双手轻托患儿双下颌面,做头部的屈曲、伸展、侧屈、侧旋及环转来调整颈部肌群张力)。
4.还可采用学步车带行走,在患儿行走过程中,逐渐自我调整异常的张力,恢复肌力,达到控制能力增强的目的。
最后,在实际工作中,根据以下三种方法来衡量头是否在对称的中线上:
(1)患儿仰卧向上看时,头不向两边转动,与躯干正中线保持一致:(2)患儿俯卧位(如:楔形枕、Bobath球、滚桶)时,头身呈一条直线;(3)患儿坐位,侧面看头在正中,不向前后倾倒,与躯干中线一致。
四、四肢不随意动作和姿势异常的训练
本着“提高肌力,降低肌张力,抑制异常原始反射”的原则,结合患儿实际病情,采用相应的训练方法。
1.应用梯背架,条形床,方凳训练患儿在坐、卧、跪、站、行走时身体维持中线位对称姿势,来抑制不自主的徐动,强化自身正常运动模式的建立。
2.台阶器,功率车,股四头肌的训练椅的使用,有增加下肢肌力,降低异常的肌张力,抑制不自主动作,强化正常运动模式的作用。
3.双杠一阶梯训练,协调四肢不全的肌张力及运动功能。
4.上肢、手粗大及精细动作的训练,有加强手一眼协调能力,抑制异常模式和不自主运动,恢复上肢及手的运动功能。
5.“行走三步曲”,根据患儿目前病情选用悬吊学步车,学步带,手推学步车的依次应用,来达到提高肌力,纠正肌张力不全,协调运动功能,之后,再针对出现的尖足,足内、外翻等畸形予以矫正。
你说你就是手足徐动型脑瘫的康复治疗的相关介绍,通过我们介绍的这些内容,可以帮助手足徐动型脑瘫患者,患者一旦发生了这样的疾病,患者一定要保持乐观的心情,积极的去进行康复治疗,一定可以摆脱疾病的痛苦。
-
小儿脑瘫病因有哪些小儿脑瘫是一种先天性的疾病,通过积极的治疗后,脑瘫儿的身体功能是可以得到很大程度上的改善和发展的,所以,家长要注意一系列
-
脑瘫治疗注意事项提到小儿脑瘫大家一定都不陌生,这是一种会给整个家庭带来巨大伤害的疾病,它将会让孩子不能和正常的孩子一样拥有健康的生活,这
-
运动发育迟缓是脑瘫吗运动发育也许从我们每个人生下来就自带的一项技能,只不过每个人的运动细胞有的多有的少。很多小孩一两周的时候,都已经可以跑闹
-
孕妇怎么排除胎儿脑瘫孕育新生命对于每个家庭都是很重要的,所以怀孕后女性要多注意护理,尤其是对孩子的健康发育,避免在孕期出现胎儿发育畸形,或者
-
小儿脑瘫疾病患儿会出现哪些身体障碍相信生活中很多人对于小儿脑瘫这种疾病都是比较熟悉的,小儿脑瘫这种疾病在生活中有着比较高的发病率,小儿脑瘫这种疾病的发生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