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外科 > 神经外科 > 脑瘫 > 脑瘫常识

有关小儿脑性瘫痪的诊断

有关小儿脑性瘫痪的诊断

在日常生活中,尤其是一些新出生的婴幼儿,有时身体往往发硬,甚至有个别患者,还不会吃奶。这些症状,有可能是小儿脑性瘫痪,如果不及时治疗,严重危害着孩子的生命。对于这种疾病诊断,作为父母应该多加强了解,下面和大家分享文章就是,小儿脑性瘫痪的诊断。

1.身体发软及自发运动减少

这是肌张力低下的症状,在一个月时即可见到。如果持续4个月以上,则可诊断为重症脑损伤,智力低下或肌肉系统疾病。

2.身体发硬

这是肌张力亢进的症状,在一个月时即可见到。如果持续4个月以上,可诊断为脑瘫。

3.反应迟钝及叫名无反应

这是智力低下的早期表现,一般认为4个月时反应迟钝,6个月时叫名无反应,可诊断为智力低下。

4.头围异常

头围是脑的形态发育的客观指标,脑损伤儿往往有头围异常。

5.体重增加不良、哺乳无力。

6.固定姿势

往往是由于脑损伤使肌张力异常所致,如角弓反张、蛙位、倒U字形姿势等。在生后一个月就可见到。

7.不笑

如果2个月不能微笑、4个月不能大声笑,可诊断为智力低下。

8.手握拳

如果4个月还不能张开,或拇指内收,尤其是一侧上肢存在,有重要诊断意义。

9.身体扭转

3~4个月的婴儿如有身体扭转,往往提示垂体外系损伤。

10.头不稳定

如4个月俯卧不能抬头或坐位时头不能竖直,往往是脑损伤的重要标志。

11.斜视

3~4个月的婴儿有斜视及眼球运动不良时,可提示有脑损伤的存在。

12.不能伸手抓物

如4~5个月不能伸手抓物,可诊断为智力低下或脑瘫。

13.注视手

6个月以后仍然存在,可考虑为智力低下。有些脑损伤较轻微,在婴儿早期往往无明显症状,但在婴儿后半期(6~12个月)。

总而言之,通过专家讲解了一系列小儿脑性瘫痪的诊断的相关知识之后,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新出生的婴儿,往往有以上症状发生时,作为父母不要着急害怕,去专业的脑科医院,采取规范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