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骨骨折的治疗与护理

颅骨骨折的治疗与护理

据有经验的外科专家指出:颅骨骨折的早期症状有很多种,同时颅骨骨折不同的病情程度,症状表现不一样,同时颅骨骨折患者体质不一样,也就会有颅骨骨折不同的表现形式。

治疗颅骨骨折约占颅脑损伤的15-20%,可发生于颅骨任何部位,以顶骨最多,额骨次之,颞骨和枕骨又次之。凹陷骨折或粉碎骨折的骨折片,既可损伤脑膜及脑又可损伤脑血管和颅神经。一般骨折线不跨过颅缝,如暴力过大,亦可波及邻骨。由于骨折位置和形态不同,其治疗及预后亦各不相同。骨折所造成的继发性损伤比骨折本身严重得多。要警惕颅内血肿,48小时内应注意观察病情。若病情加重,应及早行头颅CT检查,及时发现颅内血肿。若骨折片插入脑内或压迫功能区,引起癫痫发作,应及早手术。

颅盖骨折的治疗

颅盖骨折的治疗原则是手术复位。手术指征:

(1)骨折片陷入颅腔的深度在1cm以上;

(2)大面积的骨折片陷入颅腔,因骨性压迫或并发出血等引起颅内压增高者;

(3)因骨折片压迫脑组织,引起神经系统体征或癫痫者。位于大静脉窦部的凹陷骨折如引起神经系统体征或颅内压增高者也应手术整复或摘除陷入之骨折。若缺损过大,则应留待日后择期修补。术前必须作好充分的输血设备,以防止骨折整复时大出血。术后应密切观察以防出血。

颅底骨折的治疗

颅底骨折多数无需特殊治疗,而要着重处理合并的脑损伤和其他并发损伤。耳鼻出血和脑脊液漏,不可堵塞或冲洗,以免引起颅内感染。多数脑脊液漏能在两周左右自行停止。持续四周以上或伴颅内积气经久不消时,应及时手术,进行脑脊液瘘修补,封闭瘘口。对碎骨片压迫引起的视神经或面神经损伤,应尽早手术去除骨片。伴脑脊液漏的颅底骨折属于开放伤,需给予抗生素治疗。[2]

8预后颅骨骨折的预后主要取决于骨折的部位、并发症存在与否及处理是否及时。如果颅骨骨折没有造成血管破裂、脑膜损伤及颅脑损害等其他并发症,保守治疗后大部分愈合较好。如果存在并发症,未及时处理,则可能导致预后不良。

9预防颅骨是容纳和保护脑组织的器官,骨质较厚,一般小的暴力不会造成颅骨骨折,较大的暴力或作用点在颅骨薄弱区才会导致颅骨的骨折。预防方面,矿业、建筑业等行业的从业人员,应佩戴安全头盔,严格遵守从业规范;在遭遇暴力时,应注意保护头部,特别是颞部。因颞部骨骼较薄,且有脑膜中动脉走行,这里骨折容易导致脑膜中动脉破裂,引起急性的硬膜外血肿,出血量大,有出现脑疝的风险。

生长性颅骨骨折(Growing skull fracture, GSF)是颅骨骨折中较特殊的类型,常继发于婴幼儿急性分离性颅骨骨折后,发生率占婴幼儿颅脑损伤的0.05-1%。以头部囊性肿块、局部颅骨缺损、神经功能障碍和癫痫为主要临床表现,因此,早期预防非常重要。

对于急性颅脑外伤的病人,应在早期判断是否会进展为生长性颅骨骨折,如果有进展为生长性颅骨骨折的风险,应进行手术治疗。有文献报导,急性期婴幼儿分离性颅骨骨折的病人,若骨折线宽度大于3mm,同时在局部头皮中抽出血性脑脊液或破碎的脑组织,或MRI明确提示疝出物为脑组织者,说明硬脑膜已经破裂,是日后形成生长性颅骨骨折的病理基础,原则上应在生命体征平稳后,于伤后第3至5天行手术治疗,以预防生长性颅骨骨折的发生。

10护理对颅骨骨折病人的护理要遵循以下几点:

颅底骨折院病人,按医嘱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改变,早期发现脑疝,及时进行手术治疗。颅底骨折合并脑脊液漏者,要卧床休息。颅底骨折有脑脊液漏者,枕下应垫无菌小巾,一切操作应按无菌伤口处理,防止感染。颅底骨折病人的卧位,向患侧卧,便于引流。颅底骨折鼻漏者禁用手掏、堵塞,不能用力咳嗽、打喷嚏,防污染有脑脊液逆流入颅内,造成颅内感染积气。颅底骨折病人禁止做腰穿,已有颅内感染者例外。颅底骨折病人要保持耳、鼻的局部清洁,每日用双氧水、盐水棉球清洁局部。颅底骨折累及颞骨岩部而损伤了听神经,病人听力丧失,护理人员要关心、体贴病人,加强生活护理。重症脑挫伤合并鼻漏,禁止从鼻腔吸痰,鼻漏未停止,不能从鼻腔插各种管道。中颅窝底骨折损伤下丘脑而产生尿崩症时除给予药物控制,还要供给充足的饮水。

以上关于颅骨骨折的治疗与护理 的内容介绍,外科专家提醒:颅骨骨折往往不是单独存在的,不同的群体出现颅骨骨折症状不一样,而是颅骨骨折常常伴随其他的多种并发症一起出现,若不及时治疗颅骨骨折会给患者带来了更多的痛苦,也给颅骨骨折的治疗增加了难度。建议患者及早到正规外科医院做检查,及早查明病情及早治疗颅骨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