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外科 > 神经外科 > 脑瘫 > 脑瘫常识

小儿脑性瘫痪是怎么回事

小儿脑性瘫痪是怎么回事

最近几年来小儿脑性瘫痪疾病在我国有着很高的发病率,对很多孩子和家庭都带来了影响,但是仍旧有很多人不太了解小儿脑性瘫痪疾病,那么为了给大家提供更多的帮助,也为了帮助人们更加正确的认识这个疾病,我们请专家介绍一下小儿脑性瘫痪是怎么回事?

小儿脑瘫,全称小儿脑性瘫痪,是指出生前到生后1个月内各种原因所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临床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脑瘫的表现由于病因及分型的不同而各种各样,但早期多见:脑瘫婴儿前半期(6个月以内)的早期症状。

医院专家特别指出:小儿脑瘫可通过5种症状早期发现:

1、出生前、出生时及出生后,发现有脑瘫的高危因素。如怀孕期感染、风疹、严重妊高症,小儿出生时窒息,早产儿,严重黄疸,小儿出生后颅内出血等。

2、小儿出生后哺喂困难,如吸吮无力,哭声弱或多哭,易受惊吓。

3、过分安静,主动运动少。

4、运动发育落后。如3个月到4个月大的小儿俯卧位不能竖头或抬头不稳,4个月仍不能用前臂支撑负重,扶站时以足尖着地或两下肢过于挺直、交叉等。

5、经常出现异常的肌张力和异常的姿势,如双手屈指内收,双拳紧握,前臂内旋,头颈后仰等。

家人在生活当中发现孩子出现上述症状的时候应当在第一时间送孩子到医院进行诊断治疗,必要的时候是可以进行智力检查,以便于能够及时发现孩子的疾病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对于孩子的恢复有着很大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