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外科 > 神经外科 > 脑瘫 > 脑瘫治疗

脑瘫中药治疗方法是怎样的

脑瘫中药治疗方法是怎样的

在中医上一般将小儿脑瘫分为以下几类:

1、肝肾阴虚型:肢体瘫痪,筋脉拘急,屈伸不利,急躁易怒,四肢抽搐,智能低下,生长发育迟缓,舌质 红,脉弦或弦细.

2、气虚血瘀型:筋脉拘急,上肢屈曲,下肢伸直,强屈伸则疼痛或有躯干四肢刺痛,或肢体萎软无力, 竖头困难,面色苍白,自汗便清,舌质暗,脉涩无力.

3、脾虚痰阻型:肢体屈伸不利,手不能举,足不能立,语言不利,智力低下,涎出不禁,面色萎黄,精神 倦怠少气懒言,肌肉消瘦,舌质淡,苔腻,脉细弱.

4、肾精不足型:四肢瘫痪,痿弱不用,发育迟缓,智力低下,囟门未闭,语音不清,抬头或坐立困难,苔 白,脉微细.

5、虚风内动型:肢体瘫痪,伴有肢体不自主动作,多动不宁,坐立、行走困难或有抽搐发作,智力低 下,语言发育迟缓,舌红,苔白,脉细.

中医治疗小儿脑瘫的原理

脑瘫多属于中医理论中的痿证,表现为五迟和五软,中医理论中对于脑瘫的治疗原则包括调节阴阳、扶正祛邪、治标与治本、针药并施、多发并治等,这些治责对于临床治疗立法、处方、用药,具有普遍指导的意义。

中医认为脑瘫的发生从根本上是阴阳的相对平衡受到破坏,出现偏盛偏衰的结果。因此在治疗时应补偏救弊,恢复阴阳的相对平衡,才能有助于治愈疾病。脑瘫调整阴阳的治疗多采用滋养肝肾的方法。中医理论认为邪气盛,精气就会变得亏虚,脑瘫治疗应扶正祛邪,儿补虚泻实是扶正祛邪的具体运用和体现,正虚则应扶正,邪盛则应祛邪,扶正与祛邪同时并举,适用于正虚邪实的病症。脑瘫患儿先天禀赋不足,精气不充是其病本,气血运行不畅,四肢不能协调运动是其病标。在临床用药治疗脑瘫时,在急性期应采用先治标再治本的法则,缓解期在进行标本兼治。

中医理论中除了中药治疗外,还包括很多治疗方法。在脑瘫治疗时,可以针药并施、多法并治,疏通经络,使筋肉得到滋养,有利于提高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