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瘫患者有些什么症状呢?
我们都知道,只要是得病了,就一定会有症状,也就是病状体征。通俗的说法也就是哪里不舒服了。脑瘫,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了,生活中我们也会遇到这种患者,但是我们都不能准确的描述其症状。那么下面就为大家详细一下关于脑瘫患者的具体症状吧!
1.先天性锥体外系综合征 先天性锥体外系综合征(congenital extrapyramidal syndrome)可由脑性痉挛性双侧瘫逐渐演变而来,根据病理基础及病程可分为产前期-产期锥体外系综合征和后天性或产后期锥体外系综合征。前者通常在生后第1年内出现明显症状、体征;后者症状出现较晚,包括家族性手足徐动症、变形性肌张力障碍(dystonia musculorum deformans)及遗传性小脑性共济失调等。
(1)双侧手足徐动症(double athetosis):又称运动障碍性脑性瘫痪,是最常见的先天性锥体外系病变。病因为高胆红素血症、Rh因子不相容、缺血缺氧性脑病等,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或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偶可引起。
(2)胆红素脑病(核黄疸,kernicterus):是严重的新生儿疾病,特征为先天性及(或)新生儿体质因素所致的黄疸和血液中大量带核红细胞,是锥体外系疾病的少见病因。
①轻症核黄疸:可因各种血型配伍不合及生理性原因所致,常在生后24~36h出现黄疸及肝、脾肿大,第4天后黄疸逐渐消退,不产生明显的神经症状。
②重症核黄疸:患儿出生时或生后数小时出现黄疸并迅速加重,常有肝、脾肿大及心脏扩张,伴水肿和贫血,皮肤及黏膜出血点等;3~5天婴儿变得倦怠、吸吮无力及呼吸困难,可有呕吐、昏睡、肌强直、角弓反张、眼球上翻、痫性发作及屏气青紫发作等,以及舞蹈或手足徐动样动作、指划动作、肌张力障碍等锥体外系症状,部分病例可有痉挛性瘫。
③早产儿生理性黄疸所致的核黄疸:症状常出现于出生后2天,8~10天达高峰,也可延至出生数周后发病,可见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缺乏和高胆红素血症。
④实验室检查可见血液大量有核红细胞,白细胞中度增多,血小板及血红蛋白减少;血清总胆红素增高,胆红素定性试验呈间接反应,尿中尿胆原强阳性。母亲与新生儿血型检查有助于诊断。Rh或其他少见血型配伍不合者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 ),ABO血型配伍不合者胆红素定性直接试验(-)、间接试验( )。
2.先天性共济失调 先天性共济失调(congenital ataxias)可作为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惟一症状出现。病因不明,可能与遗传因素、宫内汞中毒、怀孕前3个月母亲受射线照射有关。病理可见小脑硬化性病变、先天性萎缩及发育不全,大脑可受损。
患儿最初表现为肌张力减低和活动减少,患儿长大后,在躯体四肢欲协调运动时,如坐、立和行走时,出现明显的小脑功能障碍,表现为坐姿不稳、伸手取物动作不协调、步态笨拙而经常跌倒、走路时躯干不稳伴头部略有节律的运动(蹒跚步态)等。肌力正常,腱反射存在,跖反射屈性或伸性,无肌萎缩。有些病例共济失调伴肌痉挛,无肌张力减低,称痉挛性共济失调性双侧瘫(spastic-ataxic diplegia),随患者生长发育病情可有好转。大龄儿童可见小脑性步态、肢体共济失调、眼震和发音不连贯等,需与肌阵挛、舞蹈病、手足徐动、肌张力障碍及震颤等鉴别。CT和MRI检查可见小脑萎缩。
了解了关于脑瘫患者的症状,在以后的生活中希望大家照顾好自己的饮食起居,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脑瘫患者也要根据表现症状来选择治疗方法。最后,希望大家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
-
脑瘫的早期症状有哪些呢对于幼小的孩子来说,脑瘫是一种危害非常严重的疾病,这种疾病对孩子脑部的发育影响很大,这种疾病多是由于脑部出现损伤而引起的
-
患上脑瘫以后的并发症是有哪些近年来随着我们生活水平在不断的提高,但是生活中越来越多的孩子都会出现脑瘫这个疾病,脑瘫这种疾病的发病率也在不断的增加,脑
-
脑瘫的主要症状是哪些脑瘫这个疾病在我们的生活中是一种高发的疾病,脑瘫的发生给大家带来的伤害也是比较严重的,为了能够更早的发现病情大家一定要更
-
小儿脑瘫的早期症状是有哪些近年来在我们生活中越来越多的孩子都会被小儿脑瘫这个疾病所困扰,大家一定要更多了解关于小儿脑瘫的早期症状,才能够尽早的发现
-
婴儿脑瘫临床上是有哪些症状生活中每个家庭都希望能够拥有一个健康的孩子,孩子是每个家庭的希望和未来,生活中却有很多孩子一出生就会出现了婴儿脑瘫这种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