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老年科 > 脑血栓 > 脑血栓检查

脑血栓需要做哪些检查呢

脑血栓需要做哪些检查呢

在目前来看脑血栓疾病还是比较多发的,引起此病的因素也非常多,脑血栓疾病是属于特别可怕的疾病了,此病的到来伤害了较多的朋友,如果患了此病我们要尽早的查明病情,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些脑血栓疾病的检查方法吧。

脑血栓形成做哪些检查

【诊断】

(一)病史采集要点

1.起病情况;多发生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常在安静或睡眠中起病,部分患者起病前有频繁出现的TIA症状。一般无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等全脑症状,脑干梗死或大片梗死可出现昏迷。多见于有高血压、精尿病或冠心病史的老年人。

2.主要临床表现;多有明确的定位症状和体征,在数小时至3天内逐渐加重。按解剖部位,临床上可将脑梗死分为颈内动脉系统(前循环)脑梗死和椎一基动脉系统(后循环)脑梗死两大类,主要表现为单肢或偏侧无力和麻木,同向偏盲、失语、失读、失写等大脑半球症状,以及眩晕、复视、平衡失调、吞咽困难、交叉性或双侧肢体无力、麻木等脑干和小脑症状,可出现不同的临床表现和综合征。

3.既往病史

多合并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糖尿病、高脂血症或冠心病等病史。

(二)体格检查要点

1.生命体征;体温一般正常或在起病后2~3天内出现低热,高热应注意是否为大面积脑梗死或并发感染所致;呼吸一般正常,大面积脑梗死或脑干受累时呼吸可不规则。

2.心脏和周围血管;多可发现不同程度的心脏和动脉病变,如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律失常、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等。颈部动脉听诊有时可听到血管杂音。眼底视网膜动脉多呈硬化改变,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脑内动脉硬化的程度。

(三)门诊资料分析;血常规和血生化检在多无异常,明显的白细胞增高常提示并发感染。也可见合并疾病的表现。如血细胞增多、高凝状态、高血糖、高血脂以及心电图异常等。

(四)进一步检查项目;应进行CT扫描、超声波、心电图及血液检查。必要时再进行MRI、MRA、PET、DSA及腰椎穿刺检查。

1.CT扫描;发病24小时内,多数正常。之后,梗死区为低密度影,边界不清,梗死面积大者可伴明显占位效应,发病第2—3周时,病灶可为等密度影。发病3天至5周,病灶区可出现增强现象。发病5周以后,大梗死灶呈长久性的低密度影,边界清楚,无占位效应及增强现象。病灶过小或病灶位于小脑、脑干,CT常不能发现病灶。

2.MRI发病数小时即可显示病灶,在24小时后,可清楚地显示病灶及周围水肿,不伴出血的梗死灶在急性期及后遗症期均表现为长T1、长T2信号。如果伴有出血者,则混杂有短T1、T2信号。MRI优点是能检查出小的病灶,小脑和脑干的病灶以及较早期的病灶。DWI在发病2小时左右即可显示出缺血区域,但对陈旧性梗死灶不显示。因此,可鉴别新发与陈旧的脑梗死灶。

3.PET;主要用于MRI还未能发现的缺血性病灶或低灌注状态的病灶。

4.脑血管造影;SA和MRA可显示阻塞的动脉部位、脑动脉硬化情况,还可发现非动脉硬化性的血管病变,如血管畸形等。

5.腰椎穿刺检查;颅内压和脑脊液的常规与生化检查大多数为正常。但大面积脑梗死者,或伴有出血性梗死时,可提示颅内压增高和脑脊液呈血性或黄变。如影像学检查已明确不需行此项检查。

6.其他检查见短暂脑缺血发作。

【鉴别诊断】

脑血栓形成除了与出血性脑血管病鉴别外,还需与脑栓塞、TIA鉴别。此外,也要与其他颅脑疾病如颅内占位性病变、脑瘤、硬膜下血肿、脑脓肿、脑炎、脑寄生虫病等鉴别。但根据病史及检查,常不难鉴别。

应与以下疾病鉴别:

(一)脑出血;发病更急,常有头痛,呕吐等颅内压增高症状及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血压增高明显,典型者不难鉴别。但大面积梗塞与脑出血,轻型脑出血与一般脑血栓临床症状相似,鉴别困难,往往需要做CT才能鉴别。

(二)脑栓塞;起病急骤,一般缺血范围较广,症状常较重,常有心脏病史,特别是有心房纤颤、细菌性心内膜炎、心肌梗塞或其它掀因容易产生栓子来源时应考虑脑栓塞。

(三)颅内占位性病变;某些硬膜下血肿、颅内肿瘤、脑脓肿等发病也较快,出现偏瘫等症状,与脑血栓相似,应注意有无高颅压的症状及体征,必要时可做腰穿、CT等检查以资鉴别。

脑血栓疾病出现后面的检查就是这些了,脑血栓的出现出现后会让患者的生活受到波及,而起的对他们的心理打击也非常严重,所以大家要将此病重视起来,患了脑血栓疾病后请先做好检查,才能准确判断是否患有脑血栓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