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老年科 > 脑血栓 > 脑血栓检查

脑血栓出现后的检查方法

脑血栓出现后的检查方法

在目前来看脑血栓疾病还是比较容易出现的,此病出现后会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不便,严重是可能会导致偏瘫,而且还会对生命造成影响,此病出现后应正确的治疗,治疗之前首先要做一下检查,下面小编就带朋友们一起来了解脑血栓出现后的具体检查吧。

脑血栓出现后的检查

(一)体格检查要点

1.生命体征:体温一般正常或在起病后2~3天内出现低热,高热应注意是否为大面积脑梗死或并发感染所致;呼吸一般正常,大面积脑梗死或脑干受累时呼吸可不规则。

2.心脏和周围血管:多可发现不同程度的心脏和动脉病变,如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律失常、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等。颈部动脉听诊有时可听到血管杂音。眼底视网膜动脉多呈硬化改变,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脑内动脉硬化的程度。

(二)门诊资料分析

血常规和血生化检在多无异常,明显的白细胞增高常提示并发感染。也可见合并疾病的表现。如血细胞增多、高凝状态、高血糖、高血脂以及心电图异常等。

(三)进一步检查项目

应进行CT扫描、超声波、心电图及血液检查。必要时再进行MRI、MRA、PET、DSA及腰椎穿刺检查。

1.CT扫描;发病24小时内,多数正常。之后,梗死区为低密度影,边界不清,梗死面积大者可伴明显占位效应,发病第2—3周时,病灶可为等密度影。发病3天至5周,病灶区可出现增强现象。发病5周以后,大梗死灶呈长久性的低密度影,边界清楚,无占位效应及增强现象。病灶过小或病灶位于小脑、脑干,CT常不能发现病灶。

2.MRI发病数小时即可显示病灶,在24小时后,可清楚地显示病灶及周围水肿,不伴出血的梗死灶在急性期及后遗症期均表现为长T1、长T2信号。如果伴有出血者,则混杂有短T1、T2信号。MRI优点是能检查出小的病灶,小脑和脑干的病灶以及较早期的病灶。DWI在发病2小时左右即可显示出缺血区域,但对陈旧性梗死灶不显示。因此,可鉴别新发与陈旧的脑梗死灶。

3.PET;主要用于MRI还未能发现的缺血性病灶或低灌注状态的病灶。

4.脑血管造影;DSA和MRA可显示阻塞的动脉部位、脑动脉硬化情况,还可发现非动脉硬化性的血管病变,如血管畸形等。

5.腰椎穿刺检查;颅内压和脑脊液的常规与生化检查大多数为正常。但大面积脑梗死者,或伴有出血性梗死时,可提示颅内压增高和脑脊液呈血性或黄变。如影像学检查已明确不需行此项检查。

6.其他检查见短暂脑缺血发作。

鉴别诊断

脑血栓形成除了与出血性脑血管病鉴别外,还需与脑栓塞、TIA鉴别。此外,也要与其他颅脑疾病如颅内占位性病变、脑瘤、硬膜下血肿、脑脓肿、脑炎、脑寄生虫病等鉴别。但根据病史及检查,常不难鉴别。

应与以下疾病鉴别:

(一)脑出血:发病更急,常有头痛,呕吐等颅内压增高症状及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血压增高明显,典型者不难鉴别。但大面积梗塞与脑出血,轻型脑出血与一般脑血栓临床症状相似,鉴别困难,往往需要做CT才能鉴别。

(二)脑栓塞;起病急骤,一般缺血范围较广,症状常较重,常有心脏病史,特别是有心房纤颤、细菌性心内膜炎、心肌梗塞或其它掀因容易产生栓子来源时应考虑脑栓塞。

(三)颅内占位性病变;某些硬膜下血肿、颅内肿瘤、脑脓肿等发病也较快,出现偏瘫等症状,与脑血栓相似,应注意有无高颅压的症状及体征,必要时可做腰穿、CT等检查以资鉴别。

看完了上述中的知识之后,大家应当对于脑血栓出现后的检查有了一些认识了,一旦出现了脑血栓的症状,就会危害到患者的健康,从此让他们陷入了痛苦中,出现脑血栓后家人们应该给患者先做好检查工作,然后再正确的去治疗此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