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空洞症都有什么症状出现

脊髓空洞症都有什么症状出现

脊髓空洞症状多发于成年和中年阶段,男女都可发病,少儿和老年发病几率较低。因此,这个年龄段的人,工作和生活压力最大,容易忽视健康的隐患,因此容易因为发现疾病较晚,延误治疗时机。借此机会,帮助大家认识脊髓空洞症都有哪些症状,有助于大家发现疾病。

感觉症状:根据空洞位于脊髓颈段及胸上段,偏于一侧或居于中央,出现单侧上肢与上胸节之节段性感觉障碍,常以节段性分离性感觉障碍为特点,痛,温觉减退或消失,深感觉存在,该症状也可为两侧性。

自主神经损害症状:空洞累及脊髓侧角之交感神经脊髓中枢,出现Horner综合征,病变损害相应节段,肢体与躯干皮肤可有分泌异常,多汗或少汗症是分泌异常的惟一体征,少汗症可局限于身体的一侧,称之为“半侧少汗症”,而更多见于一侧的上半身,或一侧上肢或半侧脸面,通常角膜反射亦可减弱或消失,因神经营养性角膜炎可导致双侧角膜穿孔,另一种奇异的泌汗现象是遇冷后排汗增多,伴有温度降低,指端,指甲角化过度,萎缩,失去光泽,由于痛,温觉消失,易发生烫伤与碰,创伤,晚期病人出现大小便障碍和反复性泌尿系感染。

运动症状颈:胸段空洞影响脊髓前角,出现一侧或两侧上肢弛缓性部分瘫痪症状,表现为肌无力及肌张力下降,尤以两手的鱼际肌,骨间肌萎缩最为明显,严重者呈现爪形手畸形,三叉神经下行根受影响时,多发生同侧面部感觉呈中枢型痛,温觉障碍,面部分离性感觉缺失形成所谓“洋葱样分布”,伴咀嚼肌力弱,若前庭小脑传导束受累,可出现眩晕,恶心,呕吐,步态不稳及眼球震颤,而一侧或两侧下肢发生上运动元性部分瘫痪,肌张力亢进,腹壁反射消失及Babinski征阳性,晚期病例瘫痪多加重。

上述三方面就是关于脊髓空洞症的不同病症的介绍,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工作固然忙碌,家庭也要担负,但是自己的健康也是不能忽略的,因为健康的坍塌对于工作和家庭都是巨大的灾难,对家人也是不可挽回的伤害,希望关爱家庭从关爱自己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