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梅毒的病因和治疗

脊髓梅毒的病因和治疗

对于脊髓梅毒疾病我们有必要多去了解一些,因为脊髓梅毒疾病发生之后,给我们患者带来了太多的影响,对于这样的疾病,我们需要重视做好积极的预防和治疗,才能有效远离疾病远离危害,下面一起来了解脊髓梅毒疾病的病因和治疗方法有什么。

脊髓梅毒的病因:

(一)发病原因

梅毒是由一种纤细的、螺旋状的、能活动的微生物即苍白密螺旋体感染造成。密螺旋体常在感染*的3~18个月后进入中枢神经系统。若在感染2年后脑脊液检查完全阴性,则患中枢梅毒的机会为1/20;若在感染5年后脑脊液检查完全阴性,则机会降低为1/100。

(二)发病机制

梅毒的中枢感染均开始于梅毒性脑膜炎(约占总的梅毒感染的1/4),其中很大一部分是无症状的脑膜炎,仅可通过腰穿发现,很少一部分表现为脑神经麻痹、癫痫、颅内压升高等为主的较为严重的脑膜炎。梅毒性脑膜炎可经过数年的无症状期而最终进入脑或脊髓实质受累期,其中包括脑膜血管性梅毒、麻痹性痴呆、脊髓痨、梅毒性脊膜脊髓炎等。

1.脊髓痨,脊髓后根尤其是腰骶段后根明显变薄和变灰,由于脊髓后柱变性,脊髓本身亦变细,仅见少量背根神经节中的神经元,周围神经基本正常。

2.梅毒脊膜脊髓炎,硬脊膜炎症性增厚,并与蛛网膜、软脊膜粘连,继而引起脊髓供应血管和神经根损害而致脊髓变性,出现脊髓长束受害体征。

3.脊髓膜血管性梅毒,呈亚急性或急性横贯性脊髓损害,显微镜下可见到血管内膜炎、血管周围炎性细胞渗出和脊膜浸润,脊髓内髓鞘和轴突均有变性。

(一)治疗

我们知道梅毒的中枢感染均开始于梅毒性脑膜炎,其中很大一部分是无症状的脑膜炎,如果通过腰穿发现这种早期的无症状梅毒感染,并予以适当的治疗,则各种中枢梅毒将得以防治。相反,若不进行治疗或治疗不当,则无症状的梅毒脑膜炎将发展为脑膜血管性梅毒、麻痹性痴呆、脊髓痨等。

青霉素是各种中枢梅毒(包括症状性和无症状性)的首选治疗药。用量为每天青霉素600万~1000万U,分次肌内注射,20天为一疗程。对青霉素过敏的可选用红霉素500mg,4次/d,共30天。用青霉素治疗可能会出现首剂反应(Jarisch-Herxheimer reaction),表现为轻度的体温升高和白细胞增多,一般无碍。神经梅毒的某些症状可能对青霉素治疗无反应,特别是脊髓痨,因而需加用其他药物。对闪电样疼痛可用苯妥英(苯妥英钠)或卡马西平,镇痛药亦可选用,但必须避免使用阿片类药。阿托品和酚噻嗪的衍生物对内脏危象有效。

一般每隔3个月复诊1次,每隔6个月复查脑脊液,治疗需至脑脊液细胞数、蛋白质含量、VDRL等恢复正常。

(二)预后

脊髓梅毒的预后尚不肯定,但大部分患者可有一定程度的改善或至少静止下来,小部分在治疗开始后仍有轻度进展。

上面关于脊髓梅毒疾病病因治疗方法为大家做了详细的总结,我们了解了这些既可以帮助人们做好对于脊髓梅毒疾病的预防,又可以帮助患者在患病之后正确治疗,避免陷入治疗的误区,因为这样的疾病危害性实在是太大,只有积极正确做好治疗才能够有效远离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