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偏方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方法

中医偏方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方法

三叉神经痛是非常严重的引发面部病变,在患者发作的时候时常成刀割样、电击样剧烈疼痛非常厉害,尤其是在刷牙、洗脸等诱因的促使下极易发作,并伴有严重的面部抽搐、流泪等十分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所以必须积极加以医治。那么,中医偏方治疗三叉神经痛有哪些方法呢?

1、白芷、川芎、南星各7克,葱白14厘米。上药共研细末,用蜂蜜18毫升调成糊状,敷于太阳穴、印堂上35分钟。

2、马钱子25克,乳香、没药、川乌、草乌各10克,共研细末,加香油、清冷油适当,调膏状。贴敷于患侧下关穴、太阳穴、颊车穴、扳机点,每次贴3次,隔日换药1次。切忌出口。

3、生南星、白附子、五味子、川芎各25克,细辛、木香各8克,全蝎15个,共研细末,水调为糊状。每次用药15克,贴敷于太阳穴、百会穴,逐日换药一次。

4、蜈蚣1条,地龙12克,蝼蛄12克,五倍子12克,生南星18克,生半星12克,白附子12克,木香12克。上药共研细末,每次取适当用醋调成糊状,贴于患侧太阳穴上,纱布敷料笼罩,胶布流动,逐日换药1次。

5、地龙6条,全蝎25个,路路通12克,生南星、生半夏、白附子各60克,细辛60克。上药共研细末,加一半面粉,用酒调成饼,并摊贴于太阳穴上,敷料流动,逐日换药1次。

与三叉神经痛疾病混淆的疾病有哪些:

1、牙痛:三叉神经痛常误诊为牙痛,牙病引起的疼痛为持续性疼痛,多局限于齿龈部,局部有牙痛及致病病变,X线及牙科检查可以确诊。

2、副鼻窦炎:如额窦炎、上颌窦炎等,为局限性持续性痛,可有发热、鼻塞、浓涕及局部压痛等。

3、青光眼:单侧青光眼急性发作误诊为三叉神经第1支痛,青光眼为持续性痛,不放射,可有呕吐,伴有球结合膜充血、前房变浅及眼压增高等。

4、颞颌关节炎:疼痛局限于颞颌关节腔,呈持续性,关节部位有压痛,关节运动障碍,疼痛与下颌动作关系密切,可行X线及专科检查协助诊断。

5、偏头痛:疼痛部位超出三叉神经范围,发作前多有视觉先兆,如视力模糊、暗点等,可伴呕吐。疼痛为持续性,时间长,往往半日至1-2日。

6、三叉神经炎:病史短,疼痛呈持续性,三叉神经分布区感觉过敏或减退,可伴有运动障碍,在受累的三叉神经分支有明显压痛。神经炎多在感冒或副鼻窦炎后等发病。

7、小脑脑桥角肿瘤:疼痛发作可与三叉神经痛相同或不典型,但多见于30岁以下青年人,多有三叉神经分布区感觉减退,并可逐渐产生小脑脑桥角其他症状和体征。以胆脂瘤多见,脑膜瘤、听神经鞘瘤次之,后两者有其他脑神经受累,共济失调及颅内压增高表现较明显。X线片、CT颅内扫描及MRI等可协助确诊。

8、肿瘤侵犯颅底:最常见为鼻咽癌,常伴有鼻衄、鼻塞,可侵犯多数脑神经,颈淋巴结肿大,作鼻咽部检查检查、活检、颅底X线检查,CT及MRI检查可确诊。

9、舌咽神经痛:易于三叉神经第3支痛相混,舌咽神经痛的部位不同,为软腭、扁桃体、咽舌壁、舌根及外耳道等处。疼痛由吞咽动作诱发。用1%潘妥卡因或可卡因等喷咽区后疼痛可消失。

10、三叉神经半月节区肿瘤:可见神经节细胞瘤,脊索瘤,麦氏窝脑膜瘤等,可有持续性疼痛,病人三叉神经感觉、运动障碍明显。颅底X线可能有骨质破坏等改变。

11、面部神经痛:多见于青年人,疼痛超出三叉神经范围,可延及耳后、头顶、枕颈,甚至肩部等。疼痛持续性,可达数小时,与动作无关,不怕触摸,可为双侧性疼痛,夜间可较重。

上述就是根据利用中医偏方来治疗三叉神经痛,使之在生活中如有正发生这样的疾病症状,大家一定要积极的运用上述的治疗方法,使其毕竟每个人的体质病情都各有不同,所以大家在运用上述的中医偏方时,一定要加以认真的辨证论治后再去进行积极医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