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病变治疗方法哪些比较好

脊髓病变治疗方法哪些比较好

脊髓病变治疗方法是什么?这是备受重视和关注的,大家都知道脊髓病变这种疾病所导致的危害非常严重,对大家健康的折磨也比较大,为了彻底摆脱疾病导致的不必要风险发生,大家就得正确把握疾病的治疗方法,那么常见脊髓病变治疗方法是什么呢?

脊髓病变治疗方法:

肌力训练: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不同训练的重点有所不同。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肌力训练的重点是上肢肌肉,而不完全性脊髓损伤的患者,残留肌肉要一并训练。肌力3级的肌肉可以采用主动运动;肌力2级时可以采用助力运动、主动运动;肌力1级和0级时只有采用功能性电刺激的方式进行训练。肌力训练的目标是使肌力达到3级以上。脊髓损伤患者为了应用轮椅、拐或助行器,在卧床、坐位时均要重视锻炼肩带肌力,包括上肢支撑力训练、肱三头肌和肱二头肌训练和握力训练。

垫上训练:在治疗垫上可进行翻身训练和牵伸训练。主要牵伸下肢的腘绳肌、内收肌和跟腱。此外,还可进行垫上移动训练和手膝位负重及移行训练。

坐位训练:此种训练在垫上或床上进行均可。坐位可分为长坐位(膝关节伸直)和端坐位(膝关节屈曲90°)。进行坐位训练前患者的躯干需有一定的控制能力或肌力,双侧下肢各关节活动范围,特别是双侧髋关节活动范围需接近正常。坐位训练可分别在长坐位和端坐位两种姿势下进行。坐位训练还包括坐位静态平衡训练,及躯干向前、后、左、右侧以及旋转活动时的动态平衡训练。

转移训练:转移是脊髓损伤患者必需具备的技能,包括帮助转移和独立转移。转移训练包括床与轮椅之间的转移、轮椅与坐便器之间的转移、轮椅与汽车之间的转移以及轮椅与地之间的转移等。在转移训练时可以借助一些辅助器具,例如滑板。

步行训练:步行训练要达到的目标是:①治疗性步行:一般适合于胸6-胸12平面损伤患者。②家庭功能性行走:可在室内行走,但行走距离不能达到900m,一般见于腰1-腰3平面损伤患者。③社区功能性行走:腰4以下平面损伤患者穿戴踝足矫形器,能上下楼,能独立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能连续行走900m。步行训练分为平行杠内步行训练和拐杖步行训练。先在平行杠内练习站立及行走,逐步过渡到平衡训练和持双拐行走训练。行走训练时要求上体正直、步伐稳定、步速均匀。耐力增强之后可以练习跨越障碍、上下台阶、摔倒及摔倒后起立等训练。

轮椅训练:在患者伤后2-3个月脊柱稳定性良好,坐位训练已完成,即患者可独立坐15分钟以上时,开始进行轮椅训练。上肢力量及耐力是良好轮椅操纵的前提。轮椅训练包括向前驱动、向后驱动,左右转训练,前轮跷起行走及旋转训练,上斜坡训练和跨越障碍训练,上楼梯训练以及下楼梯训练,越过马路镶边石的训练,过狭窄门廊的训练及安全跌倒和重新坐直的训练。注意每坐30分钟,必须用上肢撑起躯干,或侧倾躯干,使臀部离开椅面减轻压力,以免坐骨结节发生压疮。

对于脊髓病变治疗方法,大家一定要谨慎的对待和把握,这是帮助大家准确了解疾病,并且帮助大家找到针对性治疗方案的保障,与此同时,大家在了解了脊髓病变治疗方法之后,还要积极咨询相关专家的建议,已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