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脊髓空洞症药物治疗原则的介绍

关于脊髓空洞症药物治疗原则的介绍

得了脊髓空洞症一定要及时的接受治疗,如果拖延时间的话病情只会越来越重,同时也会加大治疗的风险所以一定要谨遵医嘱,那么脊髓空洞症该如何治疗呢症状表现有哪些呢?下面就随小编一起来认真的学习一下吧!

治疗原则

1.迄今为止尚无特效疗法,一般采用对症支持综合疗法。

2.早期用深部X线治疗,或许可阻止空洞发展。

3.如空洞较大,发生椎管梗阻,可行椎板切除减压术。

用药原则

1.早期病例治疗用药框限以基本药物为主。

2.中、晚期病例治疗用药以对治疗为原则。加强支持对症综合治疗。

脊髓空洞症的症状。

1.感觉症状

根据空洞位于脊髓颈段及胸上段,偏于一侧或居于中央,出现单侧上肢与上胸节之节段性感觉障碍,常以节段性分离性感觉障碍为特点,痛、温觉减退或消失,深感觉存在,该症状也可为两侧性。

2.运动症状

颈胸段空洞影响脊髓前角,出现一侧或两侧上肢弛缓性部分瘫痪症状,表现为肌无力及肌张力下降,尤以两手的鱼际肌,骨间肌萎缩最为明显,严重者呈现爪形手畸形,三叉神经下行根受影响时,多发生同侧面部感觉呈中枢型痛,温觉障碍,面部分离性感觉缺失形成所谓“洋葱样分布”,伴咀嚼肌力弱,若前庭小脑传导束受累,可出现眩晕,恶心,呕吐,步态不稳及眼球震颤,而一侧或两侧下肢发生上运动元性部分瘫痪,肌张力亢进,腹壁反射消失及Babinski征阳性,晚期病例瘫痪多加重。

3.自主神经损害症状

空洞累及脊髓(颈8颈髓和胸1胸髓)侧角之交感神经脊髓中枢,出现Horner综合征,病变损害相应节段,肢体与躯干皮肤可有分泌异常,多汗或少汗症是分泌异常的惟一体征,少汗症可局限于身体的一侧,称之为“半侧少汗症”,而更多见于一侧的上半身,或一侧上肢或半侧脸面,通常角膜反射亦可减弱或消失,因神经营养性角膜炎可导致双侧角膜穿孔,另一种奇异的泌汗现象是遇冷后排汗增多,伴有温度降低,指端、指甲角化过度,萎缩,失去光泽,由于痛、温觉消失,易发生烫伤与创伤,晚期患者出现大小便障碍和反复性泌尿系感染。

关于脊髓空洞症的用药原则以及症状表现就为大家介绍到这儿了,我希望上述文章能给患者带来一定的帮助,当患有这种疾病的时候一定要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的配合医生的治疗,另外还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每天坚持适当的锻炼身体,身体才会更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