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老年科 > 脑出血 > 脑出血治疗

脑出血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脑出血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脑出血的出现,会造成患者经常头痛,而且还会感觉到胸闷气短,平时大家应该注意脑出血的治疗方法,而且要讲究一些指导原则,有效的进行调理,当心给患者的生命造成危害,希望大家注意急救方法,那么脑出血的治疗方法都有哪些?

1.急性脑出血的急救原则①防止进一步出血;②降低颅内压;③控制脑水肿;④维持生命功能和防治并发症。具体措施是:

(1)安静卧床:床头抬高,尽量减少搬动。一般卧床3~4周左右。

(2)保证呼吸道通畅:脑出血的最初的5min内,对于生命是至关重要的。由于患者舌根后坠容易阻塞呼吸道引起窒息,应保证呼吸道通畅:松解衣领,取下义齿,侧卧位,头后仰,便于口腔分泌物自行流出,并及时清除口腔呕吐物,一旦窒息,尽快掏净口腔,进行人工呼吸。

(3)合理应用镇静药:对烦躁不安者或癫痫者,应用镇静、止痉和止痛药。

(4)调整血压:对血压较高的脑出血,可用小量利舍平(利血平)治疗或25%硫酸镁10ml,深部肌内注射;神志清楚的给予口服降压药物。

(5)少搬动:如果患者在狭小场所发病,要尽快设法移到宽敞的地方。原则是尽量不要震动头部,保持头部水平位搬运,以免堵住呼吸道。

(6)内科治疗:血肿小且无明显颅内压增高,基本上以内科基础治疗为主,有时可早期增加改善脑血循环的药物,较多采用有活血祛瘀的中药制剂。伴发脑水肿、颅内压增高的患者,则需积极而合理的脱水疗法。

(7)外科治疗:对血肿大、中线结构移位明显者,大多须及时手术。有时为了抢救危重症患者,则应紧急手术。有学者认为在病理损害中起启动和关键作用的是血肿,其引起的缺血水肿体积又可数倍于血肿,故主张尽早手术,甚至在发病6h内的早期手术,可最大限度地减轻继发性损害,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致残率,因而获得较好的疗效。

(8)止血药物:常用酚磺乙胺(止血敏)、氨甲苯酸(抗纤溶芳酸)、维生素K等。止血药用量不可过大,种类不宜多。

(9)加强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定时翻身,拍背,防止肺炎、褥疮。重点动态观察生命体征,包括意识、瞳孔、血压、脉搏、呼吸,每半小时测1次,平稳后可2~4h测1次,并认真记录。

(10)及时抢救:如意识障碍加重或躁动不安,双瞳孔不等大,对光反应迟钝,脉搏缓慢,血压升高,说明已有脑疝发生,应立即进行抢救。

希望大家注意脑出血的治疗方法,并且,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注意患者的身体保健,平时,如果出现了这样的情况,一定要合理的进行检查,尤其是中老年人,不要忽视自己的身体变化,有效的进行调节和治疗,这样才能有利于疾病的康复,避免带来不利后果,希望大家关注自己的身体变化,合理的进行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