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济失调疾病大百科 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360度解读

共济失调疾病大百科 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360度解读

名医在线:武汉中原医院神经内科诊疗中心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姚青芬教授

患者提问:共济失调主要有哪些症状?如何针对病情有效治疗?

姚教授答疑:了解患者症状表现,确诊病情再治疗

姚教授介绍说,共济失调是(ataxia)指肌力正常的情况下运动的协调障碍。肢体随意运动的幅度及协调发生紊乱,以及不能维持躯体姿势和平衡。但不包括肢体轻度瘫痪时出现的协调障碍、眼肌麻痹所致的随意运动偏斜,视觉障碍所致的随意运动困难以及大脑病变引起的失用症。根据病变部位不同,共济失调可分为四种类型:①深感觉障碍性共济失调;②小脑性共济失调;③前庭迷路性共济失调;④大脑型共济失调。而一般称呼的“共济失调”,多特指小脑性共济失调。

专家介绍说,共济失调的症状主要表现在日常生活中,行走不稳,步态蹒跚,动作不灵活,行走时两腿分得很宽;成年发病者,步行时不能直线。忽左忽右呈曲线前进,表现为剪刀步伐,呈“Z”形前进偏斜,并努力用双上肢协助维持身体的平稳。

肌张力的改变随病变可由降低而转变为痉挛状态,共济失调步态也可随之转变为痉挛性共济失调步态。站立不稳,身体前倾或左右摇晃,当以足尖站立或以足跟站立时,摇晃不稳更为突出,易摔倒常是患者早期最易出现的症状。

很多共济失调患者走小路或不平坦的路时,行走不稳更明显,更易摔倒。随病情的进展,共济失调患者可表现起坐不稳,甚至卧床。动作缺乏次序或条理,不规则,混乱和不协调的一种表现。是促动肌失去了拮抗肌收缩调整所致。

患者疑问:姚教授您好,共济失调治疗有哪些需要注意的事项呢?

姚教授解答:共济失调可治,患者需要树立信心。

注意事项一:共济失调可治

首先要明确共济失调是一种可治性疾病,关键是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患者应改变传统错误观点,不应悲观失望,怨天尤人,丧失治疗的信心,应该驱散心灵中的黑云,调节心境,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早期预措施。

注意事项二:共济失调治疗是综合性复合治疗

共济失调治疗是一综合性康复治疗,其中有两层含义,其一,共济失调多伴有运动障碍,心理困扰,还需要进行家庭护理、患者功能训练等治疗教育;其二,共济失调的治疗方法较多,药物、手法康复、功能训练、医疗设备、手术矫正等。

注意事项三:共济失调的康复是一个长期过程#p#副标题#e#

共济失调治疗是长期细微的工作。脑功能的恢复,正常姿势的建立是一个缓慢的过程,通常需要数月,甚至数年。一部分患者通过几周的综合治疗,临床获得明显的改善,但是一定要坚持,不然恢复的肌体功能会倒退到原来的状态。

注意事项四:选择共济失调治疗专家有必要

专家团队是共济失调医院一个很重要的参考标准,一个医生是看不好共济失调的。近年发展起来的循证医学采用信息技术,经过大样本的分析研究,在取得充分可靠证据的基础上,提出科学可靠的诊疗方案,实现优化的临床诊断治疗。

患者提问:那么共济失调到底治疗才好呢?

姚教授解答:针对病情及早采取复合治疗手段

共济失调的治疗要以最大限度地改善患者功能并提高其生活质量为目标,因此单一的治疗手段往往不能起到全面的康复治疗效果,也不利于患者的康复。目前治疗共济失调一般采用复合型的治疗手段是比较有效的。

共济失调治疗首先应增加关节活动度,调整肌张力,提高运动控制能力、协调能力、力量和耐力等来改善运动功能,增强生活自理能力,以有效针对病灶进行治疗。

同时,治疗师应为患者及其患者制定家庭训练计划。该计划重点应放在提高功能和防止继发残损方面,但是对于特别严重的患者,易化护理及减轻家庭负担应是主要目标。通常包括:对患者病情的了解以及日常生活的安排;针对性的肌力和关节活动度训练;痉挛肌的牵伸治疗;功能性主动活动的强化训练;辅助用具如矫形器、椅子、站立架及轮椅的使用等等。

此外,在治疗过程中,共济失调的治疗因不像其他急性病一样在短时间内能很快痊愈,患者患者要长期面对一个不正常的患者,导致其对患者的治疗缺乏信心甚至放弃治疗。患者的这种消极心态也影响了患者,使患者产生了自卑心理和丧失了对生活的信心,造成了恶性循环。因此,患者应该接受事实,从各方面给患者幸福感和温暖,注意自己的言行,不歧视、不过分照顾患者,经常鼓励患者,让其以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

姚教授建议:如果患者存在肌张力异常,行为智力障碍的情况,患者一定要提起足够的重视,及早治疗才能将共济失调对患者的伤害减到最低值,一定要到专业医院进行科学的康复治疗。

同专家的一次深入交流,将让您的病情打开新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