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气与脚气病不是一回事

脚气与脚气病不是一回事

脚气病病情存在易复发的情况,因此脚气病患者要警惕,不管你的脚气病病情在什么程度,一定要第一时间去专业的皮肤科医院接受检查治疗。那么,脚气与脚气病不是一回事 下面咱们一起解答吧。

导读:俗称的“脚气”常指由真菌感染引起的足部皮肤病,又称为“香港脚”,在医学上其名称为足癣。“脚气”和脚气病不是一回事,医学上的脚气病是由于维生素B1或硫胺素缺乏引起的全身性疾病。硫胺素是参与体内糖及能量代谢的重要维生素,其缺乏可导致消化、神经和心血管诸系统的功能紊乱。

脚气病有哪些症状

脚气病的临床表现: 干性脚气病:食欲不振、烦燥、全身无力、下肢沉重、四肢末端感觉麻木。肌肉酸痛,有压痛,以小腿肚的腓肠肌最明显,上、下肢肌无力,出现手、足下垂,严重者出现肌肉萎缩、麻木,膝反射降低或消失,常表现为对称性。婴幼儿还可引起声音嘶哑和失音。

湿性脚气病:表现为浮肿,多见于足踝,严重者整个下肢水肿。同时出现活动后心悸、气短,并有右心室扩大,常可导致心力衰竭。

婴儿型脚气病(脑型):食欲不佳、呕吐、呼吸急促、面色苍白、心率快甚至突然死亡。

脚气病有哪些类型

目前常将“脚”分为三型,治疗方法也因型而异。

水疱鳞屑型:好发于趾间、足底、足缘部。初起为壁厚饱满的小水疱,有的可融合成大疱,疱液透明,周围无红晕。自觉奇痒,水疱不断向周围蔓延,病情稳定时以脱屑为主。对这类患者就不能使用刺激性过强或软膏等药物,应用刺激性小的霜剂和癣药水。主要有:美克霜、兰美抒霜等。

浸渍糜烂型:也称间擦型,好发于第三与第四,第四与第五趾间。表现为皮肤松软发白,易剥脱,露出红色的糜烂面,有奇痒,易继发细菌感染,常引起丹毒、淋巴管炎等。局部有流水时先用硼酸溶液浸泡,局部干燥后再搽刺激性小的霜剂,如继发细菌感染则要先用抗生素控制感染后再进行抗真菌治疗。

角化过度型:好发于足跟。主要表现为皮肤粗厚而干燥,角化脱屑,在冬天易发生皲裂。用药应选择剥脱作用较强的软膏剂如复方苯甲酸软膏。

脚气病对*危害很大,如有脚气病的症状应尽早治疗脚气病,应选择专业正规的皮肤科医院治疗脚气病。通过以上的介绍,大家对脚气与脚气病不是一回事应该有所了解,最后祝患者早日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