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辨证治疗糖尿病足的方法解析

中医辨证治疗糖尿病足的方法解析

糖尿病足,对于很多糖尿病足患者来说都不陌生,或许还有很多人曾经被糖尿病足所困扰,因此我们要关注皮肤健康,敢于对抗糖尿病足疾病。

糖尿病足中医辨证共分四型:(1)寒凝血瘀,脉络阻滞证;(2)湿热下注,瘀血内阻证;(3)热毒炽盛,阴伤血瘀证;(4)气阴两虚,精伤血瘀证。

一、辨证要点

1、详细辨证,审证求因

对于糖尿病坏疽的中医中药治疗,我们也应从辨证入手,仔细辨证,表现不同的临床特点,综合分析,找出病因病机,如肢端坏疽,发凉,麻木,疼痛,皮肤苍白,皮温降低,多属寒凝血瘀,如肢端溃烂,疼痛剧烈,皮肤发红灼热,溃烂日久,愈合迟缓,新肉不生,肌肉萎缩,皮肤干燥,多为气阴两伤,精亏血瘀。

2、了解疼痛的特点,辨别轻重

糖尿病肢端坏疽,常已疼痛为主要的症状,尤其早期更为突出,肢体疼痛麻木时发时止,活动或走路加重,休息后减轻呈间歇性跛行者,病情较轻。若肢体疼痛,持续发作,不活动也疼痛,病情较重。若肢体疼痛,局部坏疽,溃疡,感染,病情进一步加重,提示病人肢端坏疽深重,湿热毒瘀。

3、了解正邪消长,把握疾病的预后

若局部疼痛缓和,肉芽新鲜,渗出物减少,提示正气转盛,预后良好。若局部疼痛由轻转重,局部肉芽不新鲜,渗出物多,明显恶臭味,提示正气转衰,正气无力抗邪,预后不良,积极治疗。

二、辨证分型

1、寒凝血瘀,脉络阻滞证

〔临床表现〕肢端坏疽,颜色发黑,创面渗出物较少,肢体发凉怕冷,疼痛麻木,感觉迟钝,皮肤苍白,舌苔薄白,舌暗红,脉沉细弱。

〔辨证分析〕本病为寒凝血瘀,脉络阻滞,由于淤血痹阻脉络,肢端缺血,肢端坏疽,颜色紫暗,肢体发凉怕冷,疼痛麻木,感觉迟钝,皮肤苍白,舌苔薄白,舌暗红,脉沉细弱。

2、湿热下注,瘀血内阻证

〔临床表现〕肢端坏疽,溃烂肉腐,颜色紫红,疮面渗出物较多,肢体肿胀,疼痛剧烈,皮肤发红,小便黄赤,舌暗红,苔黄腻,脉濡数。

〔辨证分析〕本证病机为湿热下注,瘀血内阻,由于湿热血瘀,脉络不通,局部失养,肢端坏疽,溃烂肉腐,颜色紫红,疮面渗出物较多。湿热下注,故患者肢体肿胀,疼痛剧烈,皮肤发红,小便黄赤,舌暗红,苔黄腻,脉濡数。

3、热毒炽盛,阴伤血瘀证

〔临床症状〕肢端坏疽,肉腐糜烂,灼热肿痛,疮面有脓性渗出,明显紫黑,伴有高热,神昏,口渴多饮。舌紫暗,苔黄燥,脉细数。

〔辨证分析〕本病机为热毒血瘀,淤血内阻,故肢端坏疽,疼痛剧烈,热盛内腐,故肉腐糜烂,热毒炽盛,故口渴多饮。灼热肿痛,疮面有脓性渗出。热盛阴伤,故舌紫暗,苔黄燥,脉细数。

4、气阴两虚,精伤血瘀证

〔临床表现〕肢端溃烂,新肉不生,愈合迟缓,患者皮肤干燥,肌肉萎缩,或头晕,乏力,口干,目涩,舌暗淡,脉细弱或细涩。

〔辨证分析〕本证为坏疽后期,气阴两伤,精伤血瘀证,由于气阴两虚,淤血内阻,肢端溃烂,正气大衰,精血不足,故新血不生,新肉不长,愈合迟缓,皮肤干燥,肌肉萎缩。气血两虚,吐头晕,乏力,口干,目涩。正虚血瘀,气阴两伤,故舌暗淡,脉细弱或细涩。

根据糖尿病前期皮肤病变的形成机理,中医上也有一种方法,精选藏红花、红花、海螵蛸、芸薹子等名贵中药材,运用C333最新物理萃取技术,内含特效修复(气血淤带)的[养血活血因子]和‘神经营养障碍’[原生生物肽]的神气物质。其通过将神经营养因子、养血活血因子、原生生物肽活性因子以及绿色血液的乌贼体内的骨毒抗原、血毒抗原有机结合,导入患部组织及高位肢体,在抗菌消炎、解毒通络的同时激活已处于假死状态(休眠)的组织细胞并促其再生,达到营养神经、养血活血、后解毒去腐,进而恢复神经知觉功能,血管血液流畅,达到营养供应正常恢复四肢机体功能和生肌愈合的目的。从根本上解决糖尿病引起的综合机体功能紊乱,恢复正常的生理机体功能。

通过以上对糖尿病足做出的相关解释,平日里多加关注自己的糖尿病足病情,及时发现糖尿病足早期症状,在早期进行糖尿病足治疗是最好的治疗糖尿病足时机,希望患者能够意识到并积极治疗糖尿病足,平时多增加一些关于糖尿病足常识的事项,就不会出现糖尿病足疾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