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部栗粒性狼疮传染吗?

面部栗粒性狼疮传染吗?

导致痤疮疾病的发病原因有很多,至于该病的发病机理,目前尚不十分清楚,认为内分泌因素、皮脂的作用、毛囊内微生物是痤疮发病的主要因素。我们只有清楚疾病的发病的因素,才能更好的对疾病进行治疗,为了更好的治疗痤疮疾病,下面我们对痤疮疾病的发病原因进行了解。

痤疮疾病的发病原因

痤疮与性内分泌有密切的关系,青春期以前极少发病,性功能丧失或减退的人如古代宫廷被阉割的太监不发病,性功能降低的人,如应用睾丸酮可促使胡须的生长和痤疮的发生,用促皮质素或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疾病时,常引起痤疮性皮疹,女性在月经前常有痤疮发作。妊娠期痤疮症状减轻等。不论男女都有雄激素和雌激素。分泌性激素的器官在男性为睾丸及肾上腺;在女性是卵巢、胎盘及肾上腺。雄激素和雌激素在男女体内有不同比率,比率的改变可能使痤疮出现。皮脂腺的发育和皮脂的分泌也与雄性激素增加有关,其中以睾酮增加皮脂腺活动性作用最强,孕酮与肾上腺皮质中脱氢表雄酮(DHA)也参与作用,后者在初期痤疮中可能起重要作用。睾酮在皮肤中经5-α还原酶作用转化成活性更高的5-α双氢睾酮,刺激皮脂腺细胞周转和脂类合成,引起皮脂分泌增多,产生又浓又多的皮脂,不能完全排泄出去,渐渐聚积在毛囊口内,同时毛囊导管也因雄激素作用下而过度角化,毛囊壁肥厚、阻止皮脂排泄,毛囊壁上脱落的上皮细胞增多与浓稠的皮脂混合,成为干酪状物质,栓在毛囊口内形成粉刺,以后暴露在毛囊口外的顶端渐渐干燥,又经过空气的氧化作用,黑色素的沉积,尘埃的污染而变色形成黑头粉刺。毛囊中存在的痤疮棒状杆菌、白色葡萄球菌和卵圆形糠疹芽孢菌,特别是痤疮棒状杆菌含有使皮脂分解的酯酶,毛囊内的皮脂被脂酶分解而产生较多的游离脂肪酸,这些游离的脂肪酸能使毛囊及毛囊周围发生非特殊性炎性反应,当粉刺壁的极微的溃疡及游离脂肪酸进入附近真皮后,再加上黑头粉刺挤压附近的细胞,使它们的抗菌力下降而容易受细菌的感染引起炎症,于是病人发生丘疹,脓疱、硬节、结节及脓肿。

近年来有人认为本病与免疫有关,其患者的体液免疫中,血清IgG水平增高,并随病情加重而增高。痤疮棒状杆菌在患者体内产生抗体,循环抗体到达局部参与了早期炎症的致病过程。

关于微量元素与痤疮的关系。近期有人证明痤疮患者锌低可能会影响维生素A的利用,促使毛囊皮脂腺的角化,铜低会削弱机体对细菌感染的抵抗力等。总之,痤疮患者微量元素锌、铜、铁低下,锰升高可使体内脂肪代谢、性激素分泌受到一定影响,加上皮肤抵抗力低下,可能与痤疮发病有一定的关系。

痤疮的一些临床表现

好发于青春期的男性和女性,男性略多于女性,但女性发病早于男性。有80-90%的青少年患过痤疮,青春期后往往能自然减退或痊愈,个别患者也可延长到30岁以上。虽然痤疮是有自愈倾向的疾病,但是痤疮本身以及痤疮治疗不及时引起的瘢痕可以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患者的精神压力和经济负担,需引起关注。痤疮好发于面颊、额部、颊部和鼻唇沟,其次是胸部、背部和肩部。痤疮皮损一般无自觉症状,炎症明显时可伴有疼痛,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 粉刺:包括白头粉刺和黑头粉刺。是与毛囊一致的圆锥形丘疹,不发红也不隆起与皮面,数量少则不易察觉,用手可以触及含在皮肤中的米粒大的皮损。可为闭合性的,也可为开放性的。开放性粉刺顶端呈黄白色,也可因色素沉积形成黑头粉刺。可挤出头部为黑色而其下部成白色半透明的脂栓。粉刺是痤疮的早期损害,加重时可形成炎症丘疹。

2. 丘疹:可为粉刺发展而来的炎症性丘疹,皮损为红色丘疹。

3. 脓疱:可在丘疹的基础上形成绿豆大小的脓包。

4. 囊肿结节:如果炎症继续发展,可形成大小不等的暗红色结节或囊肿,挤压时可有波动感。

疾病发病往往与人的饮食习惯有着很大的关系,人们常说,病从口入,因此,要想很好的预防这种疾病,一定要对自己的生活习惯注意,养成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痤疮疾病的预防更是如此,平时要注意脸部的卫生同时要注意自己的饮食,矿物油类的接触或碘化物、溴化物及某些其他药的内服也可加剧痤疮的恶化。我们一定要禁止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