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部粟粒性狼疮的基本常识

面部粟粒性狼疮的基本常识

面部粟粒性狼疮又称颜面播散性粟粒性狼疮,毛囊性粟粒性狼疮,或颜面播散性粟粒性结核病,为颜面部散在的圆形的不破溃的丘疹,愈后留有萎缩性疤痕,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面部粟粒性狼疮诊断方法是根据损害为对称性发生于面部的红色结节,用玻片按压呈苹果酱色,结节消退,留有萎缩性凹陷疤痕,无任何自觉症状,结合病理学改变。

治疗措施是部分自然痊愈,皮质类固醇激素口服使症状减轻;抗结核药物,如异烟肼和链霉素治疗通常无效,这是一种经血行播散的皮肤结核,是寻常性狼疮的一种变型或结核疹,组织学改变虽然是典型的结核结构,但是患者的一般健康良好,大多数病人常不伴有其他结核。

面部粟粒性狼疮的诊断一般是酒渣鼻,面部除红丘疹外,鼻尖及颊部毛细血管扩张性红斑;毛囊口常扩大,晚期鼻赘形成,常伴皮脂溢出;寻常座疮,皮损多种,面部除有丘疹脓疱、结节及囊肿外,常有黑头粉刺,面部皮脂分泌旺盛;丘疹状坏死性结核疹 皮损发生除面部外,四肢及躯干部也有发生,为对称性坏死性丘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