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对荨麻疹的认识是怎样的

中医对荨麻疹的认识是怎样的

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病,其临床特征为表皮反复发作鲜红色或苍白色大小不一的风团,伴瘙痒或烧灼感。在荨麻疹的认识上,中西医各有它的不同看法,下面我们就先来一起了解下中医对荨麻疹的认识是怎样的。

中医是我国的一块绚丽的珍宝,千百年来为中国及世界人民的健康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春秋战国时称“风疹”,汉代称“隐疹”,隋唐时代称“风瘙隐疹”、“赤疹”、“白疹”,元代称“时疫疙瘩”,明代称“白婆瘼”、“逸风”,清代称“风疹块”、“鬼板疙瘩”等,《千金方.隐疹篇》有“风疹瘙痒,忽起如蚊啄烦痒,极者重沓袭起,搔之逐手起。赤疹热时即发,冷即止,白疹天阴冷即发”等叙述。可见,中医学很早就对荨麻疹有研究。

中医认为荨麻疹的病因及发病机制为:多因赋禀不耐,当风寒外袭或风热客表,则营卫不和,邪气郁于腠理,外不透达,内不疏泄而起风团。或饮食失宜,脾失健运,气滞于里或内有虫积,复受风邪而致病。肌肤蕴湿复感风热或风寒之邪,致营卫不和;肠胃湿热,外不得透达,内不得疏泄,郁遂外透而发;湿热内生化虫,虫死而毒素外溢;禀赋不耐如吃鱼、虾、蟹等腥物,动风内生,或肾肝营血不足,肤失濡养而成本病。

专家提示:荨麻疹比较顽固,一定要及早治疗,防止其反复,症状加重,以免难以难以痊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