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克次体病的4种类型特征
立克次体病是立克次体目中某些致病微生物所引起的多种急性感染的统称。不同的立克次体能引起不同的疾病,立克次体病在临床上有4种分类,下面一起来看看,立克次体病的4种类型特征。
立克次体病的4种类型特征一、莫氏立克次氏体,是地方性斑疹伤寒(也称鼠型斑疹伤寒)的病原体。它的传播方式与普氏立克次体不同。它的自然宿主是家鼠,主要由鼠虱在鼠群中传播,如果鼠死亡了,鼠虱才离开鼠,转而叮吸人血,而使人受传染。
立克次体病的4种类型特征二、立克次氏立克次氏体,是落基山斑疹伤寒的病原体。最初发现于美国的落基山地区的蒙培拉州的山谷。疾病流行时,病人的死亡率高达90%。立克次氏立克次体在自然界中寄生于蜱和蜱所寄居的动物体内,人受蜱叮咬就会染病。
立克次体病的4种类型特征三、普氏立克次氏体,是流行性斑疹伤寒和斑疹伤寒的病原体。它为短杆状,0.8微米~2微米×0.3微米~0.6微米,也可长达4微米,单个存在或呈短链状。当人受到感染后,经10天~14天的潜伏期,骤然发病,有剧烈头痛、周身痛和高热,4天~7天后出现皮疹,严重的为出血性皮疹。有的还伴有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等症状和其他实质器官损害。流行性斑疹伤寒,在人口密集和昆虫繁盛的环境内比较严重。当流行时,病人平均死亡率20%,严重时可达70%。病原体借人虱在人群中传染,所以灭虱是预防流行性斑疹伤寒的重要措施。
立克次体病的4种类型特征四、恙虫病立克次氏体,是恙虫病(丛林斑疹伤寒)的病原体。本病首先在日本发现,目前,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和台湾省也有病例报告。在日本,病人的死亡率约有60%。这种病原体由恙螨叮咬侵入*,随血液扩散至血管内皮细胞中生长,发病。贮藏病原体的动物为野生啮齿动物并借螨传播。得了恙虫病,先是被叮咬处出现溃疡,周围有红晕,溃疡上盖有黑色焦痂,此外,还有皮疹,并造成神经系统、循环系统以及肝、肺、脾等损害症状。
小编提醒:对于立克次体病预防是很重要,应对昆虫等中间或储存宿主加以控制和消灭,如灭鼠、灭虱。
-
立克次体病的基本常识有什么说起立克次体病,人们多数连名字听起来都会很陌生,更不要说了解这种疾病了,但是它却是一种急性的流行性疾病,如果在日常生活中
-
立克次体病的病因和诊断方法立克次体病大家应该不怎么认识,那,立克次体病的病因和诊断方法有哪些呢?
-
立克次体病是何原因引起?立克次体病是何原因引起?对于立克次体病相信很多人不知道是什么病,现在就为大家介绍一下立克次体病具体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
立克次体病是如何传播的立克次体病是如何传播的?立克次体病是种传染病,现在小编就为大家介绍一下立克次体病的传播方式。
-
立克次体病治疗应该注意哪些事项立克次体病治疗应该注意哪些事项,小编通过整理,为大家收集了相关资料,现在为大家介绍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