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疹好不了的危害

药疹好不了的危害

现在科学技术发展了,治疗疾病的药品种类繁多,在药物混乱的社会中,不同的药物的成分和质量都参差不齐,这种情况就很容易导致药物性的过敏反应,而药物过敏反应的主要体现就是药疹的出现。那对于药疹的危害有哪些呢?

药疹疾病的危害

药疹又称为是药物性皮炎,类型很多,有各种开关及不同的颜色,其中最常见的药疹辨色是暗红色丘疹,如果得不到及时治疗,药疹会并发哪些疾病呢?药疹的临床表现与药物的药理特性无关,有时可伴有哮喘、关节炎、淋巴结肿大、外周血啫酸粒细胞增多,甚至过敏性休克等过敏反应为特点的表现;与结构相似药物间可出现交叉反应。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一般较为严重的药疹吧!

一般药疹的外观很像儿童出麻疹时出的那种皮疹,叫“麻疹样药疹”,因此这种类型的药疹很容易和儿童麻疹相混淆,如果把二者分辨不清,往往很容易造成误诊误治,给孩子带来痛苦。

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是严重的药疹,常由磺胺类、解热止痛剂(水杨酸类、保泰松、氨基比等)、抗生素、巴比妥类等引起。起病急骤,全身中毒症状较重,有高热、疲乏、咽痛、呕吐、腹泻等症状。皮损为弥漫性紫红色或暗红色斑片,常起始于腋和腹股沟,迅速波及全身,触痛显著。旋即于红斑处起大小不等的松弛性水疱,稍一搓拉即成糜烂面,或形成大面积的表皮坏死松解,尼氏征阳性。坏死表皮呈灰红色覆于糜烂面上,留下疼痛的剥露面,像浅表的二度烫伤。口腔、颊粘膜、眼结膜、呼吸道、胃肠道粘膜也可糜烂、溃疡。部分病例开始时似多形红斑或固定型药疹,很快即泛发全身,须即刻停药及抢救。严重者常因继发感染、肝肾功能障碍、电解质紊乱或内脏出血及蛋白尿甚至氮质血症等而死亡。

药疹的发生可以是药物本身的毒副作用,也可源于机体对药物的过敏反应,但是,药疹中也有可危及生命的重症类型,如判断有错,未及时治疗,其后果非常严重,严重者会形成水泡,并可见皮肤糜烂,伴有口腔膜,眼结膜等黏膜部位发疹,可出现发热、淋巴结肿大、白细胞增多以及肝功能障碍。因此一旦发现有药疹的病发症状,一定要及早到相关医院做好检查,避免为身体带来严重伤害。

易引起药疹的药物有以下几种:

一、磺胺类药、苯妥英钠、苯巴比妥、对氨水杨酸钠、保泰松等易引发剥脱性皮炎型药疹。此类药疹可在用药20天以后发生,初起为麻疹样、猩红热样,伴有畏寒、发热,继而全身潮红、肿胀,以手足面部为重。之后全身皮肤脱屑,手足呈手套式、袜子式大片皮肤剥脱,有的指(趾)甲、毛发脱落、口唇红肿糜烂、眼结膜充血。严重的伴有肾、肝损害,并伴有高烧昏迷以致发生死亡。

二、青霉素、痢特灵、水杨酸钠盐及血清制品如破伤风抗毒素等容易引起荨麻疹型药疹。用药后起病急,皮肤突然发痒并迅速出现大小不等的鲜红色风团,呈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散布于头面及四肢与躯干,并有此起彼消现象。较重者出现呕吐、发热及关节痛等。

三、解热镇痛药、催眠药、镇静类药、碘胺类药物、青霉素及链霉素等类药物易引起固定型药疹和麻疹样或猩红热样药疹。固定型药疹多见于口唇、肛门、外生殖器***等皮肤黏膜交界处,四肢躯干也可发生,皮疹为一个或数个大小不等的圆形水肿性红斑,在红斑上可出现大疱,有痒感和灼痛,停药即消退,如再服同样的药,在原来部位可出现同样药疹,故称固定型药疹。麻疹样或猩红热样药疹起病急,伴有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麻疹样药疹的疹子为散在或密集的、针尖或米粒大小的红色斑疹或斑丘疹,呈对称分布,以躯干为多。猩红热样药疹为小片红斑,从面、颈、上肢、躯干向下发展。

四、汞剂、奎宁及磺胺类药物可引起湿疹型药疹。为多形性,可有红斑、水疱、丘疹、脓疱、糜烂和渗出等变化。往往由于外用磺胺或抗生素软膏,先使皮肤敏感性增高,以后服用同类药,即可引起药疹。停药后即好转。

药疹这种疾病的危害是很严重的,甚至会危及到患者的生命,当我们发现出现药疹的时候,首先是要及时的停止服用药物,另外的话还要服用药物的解毒剂或者抑制剂来调理的。避免发生不可预知的后果。平时我们要注意对药疹疾病的预防,避免这种疾病对我们造成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