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足诊断的相关内容介绍!

糖尿病足诊断的相关内容介绍!

目前的社会环境造成我们感染糖尿病足的几率越来越大,糖尿病足时刻威胁着我们的身体健康,了解糖尿病足的知识对糖尿病足的预防治疗都有帮助。那么,糖尿病足诊断的相关内容介绍!下面咱们一起解答吧。

糖尿病足诊断相关:糖尿病足严重影响到病患的生存质量,带来的医疗耗费巨大,并认为该病是由于糖尿病血管病变而使肢端缺血和因神经病变而失去感觉,合并感染的足,称为糖尿病足。但由于此病多发生在四肢手足末端,因此,又称为肢端坏疽。它是糖尿病足发展的一个严重阶段,也是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之一。严重威胁着糖尿病人的健康长寿。应该引起广大医护人员及患者的高度重视。

一、糖尿病足病的患病率近些年来,糖尿病的发病率逐渐增多,随着诊断治疗和预防糖尿病水平不断提高,糖尿病教育及患者的自我控制能力的加强,使糖尿病患者的人均寿命延长。但各种慢性并发症相应增加,糖尿病合并肢端坏疽也再增多。

以往国内报道,糖尿病足坏疽患者占0.9~1.7%,老年人占2.8~14.5%。

国外糖尿病足发病率较高,约为5.8~6.3%。要比非糖尿病人高20~30倍, 50岁以上高达40倍。l988年E.LeVin着《糖尿病足》一书中报道美国糖尿病足发生率占住院糖尿病人数的20%,日本Shikano报道糖尿病人 316例,其中15例(4.8%)合并糖尿病足。从资料说明国外糖尿病足并发率高于我国。但我国人口多,基数大,而且近年来糖尿病合并肢端坏疽逐年增多,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二、糖尿病足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糖尿病合并肢端坏疽,是一种慢性、进行性、肢端缺血、手足麻木、溃烂的临床表现。主要原因是大、小、微血管病变,周围神经病变及机械性损伤合并感染所致。其病理生理基础是代谢紊乱、高血糖、高血脂、高糖蛋白等及其他致病因子,导致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损伤、动脉粥样硬化,致使血管腔狭窄或阻塞,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与增生。基底膜增厚可达正常人的l0余倍。而且下肢较上肢微血管基底膜增厚更明显。

通过452例住院糖尿病肢端坏疽病人的临床观察,动脉、足背动脉搏动减弱者占41.8%,消失者占28.5%,闭塞性动脉硬化症占 67.5%。通过3例糖尿病足坏疽下肢截肢标本解剖中发现,股动脉下段,胫前动脉、胫后动脉及足背动脉血管壁胶原纤维和弹力纤维明显增生,管壁增厚,粥样硬化斑阻塞股动脉下段血管腔约80%,胫前和胫后及足背动脉完全阻塞。

临床表现:

一般表现1.患者皮肤瘙痒干而无汗、肢端凉、浮肿或干枯、皮肤颜色暗及色素斑、毳毛脱落。

2.肢端刺疼、灼痛、麻木、感觉迟钝或丧失。脚踩棉絮感、鸭步行走、间歇跛行、休息疼。下蹲起立困难、常持杖行走。

3.肢端营养不良,肌肉萎缩张力差,关节韧带易损伤。

4.常见跖骨头下陷、跖趾关节弯曲形成弓形足、槌状趾、鸡爪趾、夏科氏关节(charcot)。骨质破坏可发生病理性骨折等。

5.肢端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血管狭窄处可听到血流杂音。深浅反射迟钝或消失。

6.肢端皮肤易干裂或水疱、血疱、糜烂、溃疡、坏疽或坏死。

综上所述,针对糖尿病足,以上已经对糖尿病足疾病做出了详细的介绍,由于糖尿病足的危害性很大,同时糖尿病足症状出现的形式不一样,因此建议糖尿病足患者要对号入座,及早去正规皮肤科医院接受检查。通过以上的介绍,大家对糖尿病足诊断的相关内容介绍!应该有所了解,最后祝患者早日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