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断面部栗粒性狼疮

中医诊断面部栗粒性狼疮

中医诊断面部栗粒性狼疮。面部栗粒性狼疮是属于红斑狼疮疾病中的一种,该病的出现会给皮肤带来一些异样的症状,比如发红,有小的斑点等。在中医上来讲,该病和一些皮肤病的症状有相同的症状,所以我们要治疗则需要将它和这些皮肤病区分开来,以下就来教教大家如何和其他疾病相鉴别。

根据在成年人颜面发生对称性的红色结节,无自觉症状,结合病理检查,诊断不难。但需与下列疾病相鉴别:

(一)寻常痤疮 有多种形态的皮疹,以黑头粉刺为痤疮的特点,可与本病相鉴别。病理改变为毛囊口角质栓塞。毛囊上皮增生,无结核样浸润。

(二)酒渣鼻 鼻尖及颊部潮红,充血明显,有毛细血管扩张,毛囊口扩大,晚期有鼻赘。病理改变为皮脂腺常肥大,无干酪样坏死。

(三)汗腺囊瘤 为鼻及眼睑部正常颜色的多数小圆形丘疹,夏季较突起,凉爽时部分或完全消失,刺破时有少量汗液排出。病理改变为真皮内有不规则的卵圆形汗腺管囊肿,无结核样浸润。

(四)皮脂腺瘤 损害为多发性的五疹或结节,柔软而孤立,发生于面中央部位,无自觉症状,患者多伴有智力不足及癫痫。病理改变为皮脂腺增生肥大,血管扩张,结缔组织增生,无结核样浸润。

颜面部散在红色或褐色大小不一之园形丘疹和结节,表面光滑、质初。以额、眼脸、鼻根、颧部等处密集明显,间以点状凹陷疤痕。舌黯苔黄,舌边有齿印,脉弦。证属肝胆风火、胃经湿热。风火与顽湿相伙,阻滞经隧。拟清肝胆风火,兼以祛湿活淤。用软坚清肝饮:青筒、柴胡、黄答、丹皮、赤芍、桔叶、积壳、浙贝母各10克,海藻15克,生牡蜘、瓦楞子、凌霄花各30克。每日一剂,连服月余后,皮疹稍见平复。但丘疹和小脓疤不断新起。舌红苔黄,脉缓有力。加五味消毒饮:金银花、野菊花、蒲公英、天葵子各15克,紫地丁10克。每日一剂,随证加减,连服9月余。皮疹基本消退,仅留点状萎缩性疤痕。

治疗面部栗粒性狼疮病,以上这种中医方法虽然是很不错的,但是切不可私自配药治疗,因为不同的症状所需要的治疗方法是不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