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尿祛湿食赤豆的说法大家知道吗
一提到脚气病疾病,相信很多的脚气病朋友在平时生活中,也是有听说过,同时也深受脚气病的危害,脚气病容易反复发作,让脚气病患者深受其害。那么,利尿祛湿食赤豆,下面咱们一起解答吧。
人们饮食中常见的赤豆,其实包含了另一种大同小异的赤小豆,两者是一年生草本豆科植物赤豆和赤小豆的种子,它们还有红豆、红小豆、朱赤豆、小豆等别名,久而久之,赤豆成为它们的泛称。中国是赤豆的主要起源地之一,中国人食用赤豆历史久远。赤豆饭、赤豆粥、麦饭赤豆羹等,都是人们主食品形式之一。
明代医学家李时珍说赤豆“可煮可炒,可作粥、饭、馄饨馅并良也。”正因为赤豆可作为粮食充饥,它在中国古代还有过被巧用于战争取胜的故事:公元1世纪20年代,东汉光武帝刘秀登基不久,派遣“前将军”邓禹率军进攻赤眉起义军,在一次战斗中,赤眉军佯败,在撤退前故意留下一部分辎重,并且特意把整袋整袋赤豆遮盖在辎重上面。邓禹部队占领赤眉军阵地后,士兵们发现赤眉军撤退时“来不及运走”的大量赤豆,纷纷只顾上前搬取赤豆做军粮。就在此时,赤眉军迅速杀个回马枪,结果邓禹部队溃不成军而大败。此故事被记载于《东观汉记邓禹传》里。
中国古人很早就采用赤豆治疗疾病,自汉代以还的文献记述,服食赤豆有助于利尿祛湿、消退水肿、排脓血、止泄泻、治脚气病、坚强筋骨、产妇通乳汁等。生赤豆研成粉末,调以清水或蜂蜜,用于外敷患病局部,可治疗“痄腮”(相当于腮腺炎)。据《本草纲目》引《朱氏集验方》说:宋仁宗在东宫时患痄腮,命道士赞宁治之。取小豆(即赤豆)七十粒为末,傅之而愈。用调湿的赤豆粉末外敷患病局部,李时珍说“其性粘,干则难揭”,他介绍“(调)入苎麻根末即不粘”。现代科学实验得知,赤豆含蛋白质、糖类、脂肪、纤维素、硫胺素、核黄素、维生素E、尼克酸、钾、镁、钙、铁、锌、锰、硒等,是对*很有益处的红色食品。特别需要强调的是,赤豆含钾量高,能促进利尿、消肿,对防治高血压和心血管疾病有助益。赤豆含铁量也较多,能防治缺铁性贫血,妇女由于月经耗血,进食赤豆食品,有良好的补血效用。
若赤豆汤加红糖,饮服后防治缺铁性贫血的效果将会更好。顺便说明两点:一是煮赤豆汤时应掌握好加糖时机,那就是须在赤豆煮烂之后加糖,若太早加糖,则赤豆较难煮烂;二是赤豆在*胃肠道内有时可能产生饱滞情况,煮赤豆汤时加入适量具有通气消滞作用的陈皮,即能减少其饱滞缺点。赤豆虽是很普通的食物,但它却能被烹调成众多特色食品,如赤豆汤、赤豆糕、赤豆包、豆沙粽、豆沙月饼、豆沙汤圆、豆沙春卷、豆沙馄饨、赤豆冰棍等等,它们既是可口的点心,又是补益食品,无论是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或是逢年过节时辰,常有它们的踪影,这是大家都很熟悉而毋庸细说的。
以上就是针对脚气病的做出相关介绍,相信我们很多的脚气病患者已经了解了,因此建议脚气病患者早检查及早治疗脚气病,才能保障脚气病治疗有效性。通过以上的介绍,大家对利尿祛湿食赤豆应该有所了解,最后祝患者早日康复。
-
坚持使用抗真菌药物可预防脚气病脚气病的发病群体不分男女老幼,都会受到它的危害。生活中,许多人因为分不清什么是脚癣,什么是脚气,因为脚癣也常常被人称为脚
-
脚气该怎么预防?在夏季,脚气这种疾病是一个多发季节,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做好脚气的预防工作呢?下面为您介绍几种方法。
-
脚气病的预防该怎么做脚气病给患者带来的危害较大,有的甚至会因此而死亡,做好脚气病的预防工作,才能有效的避免脚气病的危害。
-
脚气病如何预防脚气病主要是缺乏维生素B1导致的,“婴儿型”严重,不及时抢救会导致死亡,脚气病的预防是有必要的。
-
如何避免婴儿患脚气父母一方是脚气患者的,一定要注意将孩子的洗漱用品与大人严格分开。孩子洗澡、洗脚后,要用棉签把脚趾缝里的水擦干,尤其是较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