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案例解读卵巢囊肿


  对于卵巢囊肿,不少女性由于担心手术影响功能,往往拖延治疗时间或者相信江湖游医进行“药物+饮食”治疗。对此,郭遂群主任表示担忧:“这种担忧不必要的,一般情况下,卵巢囊肿切除术是不会影响生育功能的。在门诊过程中,往往不是因为行卵巢囊肿切除术而影响生育功能,反而不少不孕女性是通过行卵巢囊肿切除术成功怀上宝宝。”

  案例三:

  孕期合并卵巢囊肿是否手术治疗?孕12周后须抉择!

  年近30的李太好不容易怀上了宝宝,却在孕43天的时候被检查出左侧卵巢囊肿。得知检查结果,李太第一句话就问:“良性的还是恶性的?需要流产吗?”

  医生表示仍不确定是否为功能性良性囊肿,需要继续保持监测,一直到孕12周才可以做出合适的治疗选择。

  为此,李太每日忧心忡忡,一方面希望B超监测确诊卵巢囊肿的性质,另一方面担忧B超影响胎儿。

  不少怀孕女性都惧怕B超,认为B超的检测会影响胎儿的健康。对此,郭遂群主任说:“孕早期的女性千万不要惧怕B超,不要对B超存在偏见,B超可以帮助我们很好地发现子宫内外的情况,例如是否合并卵巢囊肿。”

  ●如果发现孕早期合并卵巢囊肿,应该怎么办呢?

  首先,需要观察足够的时间,从发现之日起开始观察至孕12周。之所以要观察,这是因为怀孕之后也有可能出现功能性的卵巢囊肿,例如黄素囊肿。

  其次,一般情况下,孕12周之前不宜行卵巢囊肿切除术。在孕12周后孕16周前,可以根据囊肿的大小、性质和患者的要求决定是否进行手术治疗。对于8、9公分大的囊肿,最好是采取手术治疗;

  现行的大部分卵巢囊肿切除术都是采取腹腔镜微创手术,对于患者来说不仅手术创伤面小,而且也恢复快。一般情况下,手术前后需要住院的时间约为5天,采取微创手术的费用约8000元。

  案例四:

  卵巢囊肿不会复发?“不复发”不等于“没事”!

  龙大妈翻出前年的病历本,那张泛黄的诊断结果写着“巧克力囊肿”。她清晰地记得,当年手术完成之后,医生嘱咐自己依然需要复诊与服药。但是,碍于路途遥远与心存侥幸,她并没遵从医嘱。

  日前,她在一次例行体检中,再次被诊断为“巧克力囊肿”,并被建议“手术治疗”。

  时隔2年,又需要躺一次手术台,龙大妈心中非常害怕:“切了怎么还会复发呢?我这种情况会不会变为恶性卵巢囊肿?”

  对于诸如龙大妈的担心——会不会变为恶性卵巢囊肿?郭遂群主任说:“这点不必要过于担心,良性卵巢囊肿是否会过度到恶性卵巢囊肿,这一个几率并不是不存在,但是非常小。大多数情况下,检查出来的是良性就是良性,是恶性就是恶性,不会说因为时间问题,而变化为恶性,这种情况是非常少的,除非一开始就没有诊断准确,这又是另外一码事了。”

  那卵巢囊肿是不是切除就“一了百了”,会不会“春风吹又生”呢?郭遂群主任予以否认,他说:“并不是所有的卵巢囊肿一经切除就不会复发了,有的卵巢囊肿复发率是非常高的。例如巧克力囊肿,患者在手术之后若不坚持用药半年,其复发率超过50%,如果坚持用药半年,其复发率相当可以控制减少些。而有些卵巢囊肿,如畸胎瘤,一旦手术摘除之后,则不需要吃药,也不存在复发的可能。”

  当然,这并不是说卵巢囊肿“不复发”就等于‘没事’,郭遂群主任提醒:“有些不是说切干净或者切不干净的问题,有些卵巢囊肿可能本来就是双侧的,当时检查的时候只是发现一侧,因此手术也只是摘取了一侧,可能过一段时间之后,又需要进行一次手术。因此,并不是说一旦做了卵巢囊肿切除术就可以掉以轻心了,对于需要服用药物的情况,一定得遵从医嘱。此外,妇女每年应该定期进行妇科检查,以便尽早疾病的蛛丝马迹。”

  ●温馨提示——

  1、不同的卵巢肿瘤发病年龄不一样;

  例如,生殖细胞肿瘤,越年轻的女性越容易患病,而且越年轻的患者其肿瘤恶性的情况越多;上皮性肿瘤,则好发于年纪大的女性;巧克力囊肿,则好发于育龄期女性。

  2、卵巢囊肿最有效的预防就是“早发现”;

  相关数据显示,卵巢癌的发病率排在妇科肿瘤发病率的第三位,而其治疗效果却是最差的,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发现得太晚”,这与女性的健康检查意识存在的莫大关系。

  因此,建议发育期的少女每隔3年应该进行一次B超检查,成年育龄女性一年应该进行一次B超检查,绝经期的女性也不可忽视B超检查,切莫因为完成生育而不再重视卵巢的健康。
大家都在搜: 四大案例解读卵巢囊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