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位异常的诊断和处理方式 

2、分娩经过

90%以上在强有力的宫缩推动下,将转为枕前位娩出。由于枕后位头的前俯屈较枕前位差,故儿头将以周径较大的枕额径平面通过产道,且胎头内旋转费时,加上骨盆也可能相对狭窄,故产程多延长,胎头衔接较晚,常有肛门下坠排便感及出现水肿。

少数不能转至前位者,可出现下列情况:

1)深横阻滞 因产力不足或骨盆中段狭窄,胎枕前转45°即停滞,成枕横位,称“深横阻滞”。除非胎儿小,否则无法自产,须手术助产。

2)正枕后位 胎枕向后转45°,正对骶凹。阵缩强,胎儿较小者,可自产,否则需用胎头吸引器或产钳助产。由于胎头降入盆底时,肩及背部紧随而下,充塞盆腔,使软产道极度扩张,加上胎头又不能很好俯屈,致娩出困难,可造成严重的阴道及会阴裂伤。

3、处理

因多数枕后位能自然转成前位娩出,但需时较久,故必须耐心等待,注意观察宫缩、产程的进展及胎心音的变化。对产妇要多加安慰鼓励,注意防治衰竭及脱水。如进展顺利,可听任自产。如宫口开全超过2小时,儿头已达坐骨棘,应考虑手术助产。可用胎头吸引器或产钳助产。深横阻滞者,可用胎头吸引器或将儿头转为枕前位或正枕后位始能娩出。会阴较紧者,尤其是初产妇,必须作较大的会阴侧切,以免造成深度撕裂。

如并发宫缩乏力,胎头迟迟不下及宫口不扩张者,或有头盆不称现象者,均应及时剖宫取胎。

三、横位

横位除胎儿极小或死胎浸软极度折叠后才能自然娩出外,正常大小的足月胎儿不可能从阴道自产。如不及时处理,可造成子宫破裂。故情况多较严重,处理较困难,对母子危害较大。

1、原因

横位的发现,多与头盆不称致儿头进入骨盆腔困难有关。经产妇腹壁松弛、羊水过多或双胎,也可出现横位产。少数可因前置胎盘或肿瘤等妨碍儿头进入盆腔而引起。

2、诊断

1)腹部检查 外形呈横椭圆形,子宫底部较低,耻骨联合上方空虚,在腹部一侧可触到大而硬的胎头,对侧为臀,胎心在脐周两旁最清晰。

2)肛查或阴道检查 在临产初期,先露部较高,不易触及,当宫口已扩开。由于先露部不能紧贴骨盆入口,致前后羊水沟通,当宫缩时,宫颈口处胎膜所承受的压力很大,易发生胎膜破裂及脐带或胎臂脱垂。

3、临床经过

分娩初期,因先露部高,子宫下段缺乏直接的压迫刺激,故常出现宫缩乏力。由于先露部不能紧贴骨盆入口,致前后羊水沟通,当宫缩时,宫颈口处胎膜所承受的压力很大,易发生胎膜破裂及脐带或胎臂脱垂。
羊水流出后,胎体紧贴宫壁,宫缩转强,胎肩被挤入盆腔,胎臂可脱出于阴道口外,而胎头和胎体则被阻于骨盆入口之上,称为“忽略性横位”。此时由于羊水流失殆尽,子宫不断收缩,上段愈来愈厚,下段异常伸展变薄,出现“病理性缩复环”,可导致子宫破裂。由于失血、感染及水电解质发生紊乱等,可严重威胁产妇生命。多数胎儿因缺氧而死亡。有时破膜后,分娩受阻,子宫呈麻痹状态,产程延长,常并发严重宫腔感染,甚至出现中毒性休克。

4、处理

1)妊娠期:妊娠7个月以后发现横位时,应首先考虑有无骨盆狭窄。如无骨盆狭窄,可试将横位转成为头位或臀位。

2)分娩期:根据年龄、胎次、胎儿大小、骨盆有无狭窄、胎膜是否破裂、羊水留存量、宫缩强弱、宫颈口扩张程度、胎儿是否存活、有无并发感染及子宫先兆破裂等而决定处理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