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道血肿症状分类及临床护理措施

产道血肿一般跟产妇生产时产道损伤有关系,产道血肿因发生的部位不同,因此需分类分症状诊断。产道血肿一般都通过哪些方法消肿止血?今天寻医问药小编将为大家详细介绍关于分娩时产道血肿的症状分类和临床护理措施等相关健康知识,帮助大家尽快恢复身心健康。

从血肿发生的部位可有以下几种类型:

(1)外阴血肿:血肿局限于外阴部,表现为外阴局部隆起,皮肤或粘膜呈紫色,常由于产道裂伤或会阴侧切修补时缝合技术不当,止血不彻底,漏缝血管回缩当时看不到出血,不久即因出血而血液不能外流形成血肿,诊断凭肉眼观察即可发现。

(2)阴道血肿:血肿范围在阴道旁组织,外表难于发现,也称隐蔽性血肿,初起产妇无明显症状,局部胀疼明显时血肿范围已很大,处理也较困难,常发生于产程过长或滞产,软产道血管因长时间受压而坏死、破裂,也可发生于急产,产道未充分扩张,可直接造成深部的血管受损撕裂,还可发生于会阴侧切或侧切伤口上延,缝合时未将顶端血管缝住。

(3)外阴阴道血肿:原因同上述两种情况。血肿可在阴道、会阴体旁、坐骨直肠窝等处。

(4)腹膜后血肿:出血沿阔韧带内向后腹膜发展,出血量多时向下可达盆隔筋膜,向上可达肾区。常发生宫颈裂伤或剖宫产术中切口延裂至宫旁血管而缝扎不当。如果小静脉破裂,出血缓慢,若伤及动脉则发展凶猛,处理棘手,后果严重。

上述各种类型的产道血肿均与产道损伤有关,也有血肿发生与血液凝固功能障碍有关,产程中或手术中即使有轻度组织损伤也可能形成血肿。如血液病尤其伴血小扳减少、肝脏疾病时凝血因子合成不足,重度妊高征并发DIC等情况。因此具有上述合并症的孕妇无论分娩方式如何均应认真止血,认真检查、观察。

1、正确处理产程:

对产道血肿好发因素如急产、滞产、第二产程过短、过长、巨大儿、手术产等应高度警惕。按常规处理产程,产程不能过长也不应过度干预,尤其是组织弹性差者,阴道检查时手法要轻柔。第二产程嘱产妇不要用力过猛,控制好胎头娩出速度,避免娩出过快而损伤产道,施加腹压要慎重。

2、保护会阴得当:

会阴体过高,弹性差,有水肿,瘢痕炎症及胎儿较大者,及时行会阴侧切术。用正确的方法协助胎头以最小径线娩出,出肩时注意保护会阴。会阴保护不宜过紧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否则会出现会阴体完整而阴道壁复杂性损伤。要适时行会阴切开术。

3、提高缝合技术:

胎儿娩出后认真检查软产道,对有会阴裂伤和会阴侧切者,从暴露宫颈开始一步步看清有无裂伤、出血。不要忽视阴道表浅裂口,观察局部皮肤粘膜有无隆起及搏动。对有会阴裂伤和会阴侧切者,及时按解剖层次缝合,第一针要超过顶端0.5cm进针。创面有明显搏动性小动脉出血点者先给予结扎或单独缝扎止血。如果暴露困难,可先缝一针进行牵引,再向上缝合。应注意对合整齐,松紧适宜,不留死腔。缝合完毕应常规肛查,了解有无缝线穿过直肠黏膜和有无阴道血肿。裂伤较深及侧切者阴道填带尾丝纱垫压迫止血6-12小时,可有效预防阴道血肿形成。如因压迫尿道造成排尿困难可6小时后取出。纱垫压迫止血可明显降低因缝合不当所致的阴道血肿。

产道血肿及时处理治疗并无大碍,否则会引起产后大出血或休克等危急情况发生。因此,为减少产道损伤,降低产道血肿发生率,产后新妈妈尽可能多卧床休息,如有肛门坠胀和大便的感觉,要及时告知医生,排除软产道血肿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