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息性治疗并非无奈之举

姑息性治疗并非无奈之举

什么是姑息性治疗,世界卫生组织是这么定义的:它是一门临床学科,通过早期识别、积极评估、控制疼痛和治疗其他痛苦症状,包括躯体、社会心理和心灵的困扰,来预防和缓解身心痛苦,改善因疾病而威胁生命的患者和他们家属的生活质量。

姑息治疗的内容包括:各种躯体和心理症状的评估及治疗以及治疗后的再评估及治疗调整,肿瘤的姑息治疗手段的实施,减少或防止各种晚期并发症的姑息手术,减轻疼痛及脊髓压迫的姑息放疗,各种介入性姑息措施的实施,心理和非癌性躯体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姑息治疗过程中的医患交流,姑息治疗过程中的伦理研究,生活质量评估与研究,终末期病人的支持治疗和护理,病人家属的支持与辅导,居丧的支持等等。

姑息治疗贯穿癌症治疗全过程,为各阶段的癌症病人提供缓解症状、减轻痛苦的治疗手段。姑息疗法虽无“回天之力”,但通过综合的、合理的治疗,可以缓解肿瘤造成的各种疼痛,并能最大限度地延长无症状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尽管疾病已经进入晚期,也应尽可能地使病人在安详、尊严、无痛苦的状态下享受生活,这就是“姑息治疗”的意义所在。

为“姑息治疗”三喊冤

误区一:姑息治疗“等死”治疗

正解:事实并非如此,通过姑息治疗,病人症状改善后能继续接受其他的综合治疗,而且这种治疗会用于癌症的早期,让病人心理上和肉体上可以接受诊断、治疗,直至生命的终止。

误区二:姑息治疗不是积极治疗

正解:姑息治疗可能达不到对癌症的根治治疗,但对于病人出现的症状,特别像疼痛之类病人难以忍受的疾苦,不仅要积极治疗,而且要得到改善。

很多人认为姑息治疗都是临终的患者,但是其实不然,有些病人在早期病人在有一定症状时,没法一下子解决也需要姑息治疗,只是晚期的肿瘤病人症状要比早期的病人多,更需要姑息治疗。